嘉義縣美林國小

韌興²起,月復萌

改變契機

已是第九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美林國小教學團隊,期間學校多數的老師皆已體驗過「設計學習修練營」培訓,隨著學校穩定發展實驗教育的步調,以兒童哲學思考和設計學習理論,搭建學校教學架構,實現美林教學靈活化。今年度團隊同樣關注所居住的家鄉——溪口,引導孩子走入社區,探究其老化失去彈性、韌性的現象,期待藉由行動,激起居民熱情,活化生機。

情境任務介紹

 

「社區」是一群人共同生活、互動與成長的地方,它不僅是一個地理空間,更是連結人與人之間情感、記憶與未來想像的場域。試著把社區想像成一個人體,當它逐漸老化,失去原本的活力與彈性時,你會如何為它灌注能量,喚醒沉睡的生機?

「設計學習」計畫微行動夥伴學校——嘉義縣美林國小,今年教學團隊帶領四、五、六年級共21位學生,化身為「社區營造師」,以「活韌家園」為核心主軸,展開一場深入地方、連結人心的課程。孩子們透過鄉土踏查、訪談在地居民,並觀摩大師們的專業成功案例,肩負起挖掘社區活力與重建韌性的任務。其中,「半月池」這處正在進行改善工程計畫的社區地景,成為他們實際探究的重點,透過認識他的過往歷史,走訪觀察,討論聚焦,逐步梳理出這座曾經熱鬧,如今荒廢多時的「半月池」所面臨的問題;接著,透過藝術創作,呈現出小小設計師們以陪伴、修復到創新的觀點及行動。期待透過任務執行與成果,邀請更多居民重新關注、共同行動,讓整個社區以及半月池在集體的陪伴與參與下,重新找回生命力與溫度。
    

 

任務信

各位小小社區營造師,您們好:

我們崙尾社區就像一個人體,隨著時間日漸老化,社區人口外移,加上少子化的影響,使得社區居民青黃不接,就好像人體中的韌帶老化,喪失彈性,社區活力逐漸下降。
今年我們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特別邀請各位小小社造師,先了解社區所面臨的困境,接著大家腦力激盪,最後提出前所未見的「活韌家鄉」特展,希望激起居民的熱情,改善社區環境與生活品質,提升在地居民的幸福感,讓家鄉成為宜居之鄉。

任務一:草船借「鑑」

透過觀察其他社區營造大師們的成功案例,讓大家了解這些大師是如何經營、改善與改造社區。

任務二:微行借東風

小小社造師們分組計畫與執行改善崙尾社區的行動,活動後記錄自己的感受、想法與心得。

任務三:順勢而為

將活動心得提取概念之後,轉化為自己的創作作品,最後大家一起完成一次前所未見的「活韌家鄉」特展。

作品規格

YESNO
1.    展品要有符合主題的概念。
2.    展品要是立體作品。
3.    展品完成後要製作解說牌。
1.    展品沒有符合主題的概念。
2.    展品不是立體作品。
3.    沒有製作解說牌。


作品「水準」

再想想可發表專家級
展品只有呈現表面情形,沒有提取核心概念,也不符合主題。展品有呈現核心概念的元素,並且順暢合理的展現在作品中。能用抽象的方式詮釋核心概念,並且說出感動人心的故事。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小小社造師們,期許你們能為日漸乾涸的溪口社區,注入一股股清泉,滋潤溫養,讓在其中生活的人們感受到幸福,更期許能拋磚引玉,讓外在旅子,能感受到家鄉的改變,成為下一位有心人,肩負活韌家鄉的使命的小小社造師們,社區復甦就靠你們了! 

委託人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嘉義縣崙禾美地創生協會  總幹事  邱旭燦
嘉義縣美林國小  校    長  張志郎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