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港坪國小

轉動『溪』望~與生態共舞

改變契機

第七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嘉義市港坪國小,今年已是第三度啟動數位任務,此次教學團隊所聚焦的議題,延續自去年的任務主軸,並在歷程中深化與精進。在去年珍貴校園淹水及缺水問題進行探究與解決的過程中,師生意外發現學校旁的生態溪流正面臨生態被破壞的隱憂,於是今年任務便以此為起點,展開一場修復與保育為核心的學習任務。

情境任務介紹

 

一條看似平凡的溪流,既可能是希望的起點,也承載著重生的力量。

你是否曾想過,究竟是什麼讓溪流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無法孕育健康的水生動植物?是陽光、空氣、水,還是那一張被忽略的垃圾?這些微小的變化,往往正是破壞生態平衡的關鍵因素。

今年度,嘉義市港坪國小教學團隊以「共韌家園」為關鍵概念,帶領四年級24位小小設計師再度挑戰數位任務,從在地環境出發,實地觀察校園生態溪流,結合科技創意設計出能為溪流注入新生命的數位裝置。學生透過生態寫生、踏查與資料分析等方式,拆解並聚焦問題,發現生態溪流正面臨陽光不足、水質混濁、水量不穩、垃圾堆積與營養失衡等五大困境。針對這些問題,孩子們依據各自觀察角度提出創新解方,並運用QUNO教具打造出一款前所未見的數位原型裝置。在這段任務歷程中,孩子們不僅展現對生態議題的思辨能力,也實踐科技素養與行動力的結合,更透過創意與科技,為校園、更為環境注入了新的生機與希望。
    

任務信

嗨!各位數位設計師:

嘉義市港坪國小緊鄰港坪運動公園,這裡遠離市區的繁忙,綠意盎然與鳥語花香的景象是嘉義市的祕密花園。學校旁的生態溪流有著豐富的生態,兼具觀賞與休憩功能,吸引不少市民前來休閒與欣賞美景。
回想,去年各位設計師們曾到生態溪流認識校園水域植物、了解水對環境的相關重要性,同時也發現了水源不足的問題,並透過打造「會呼吸的海綿校園」解決缺水危機。只是,缺水問題雖然已經解決,但很多種植的水生植物仍無法順利生長,生態溪流的生物樣貌也失去了以往的榮景。
因此,學校今年再次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廣達設計學習計畫」,希望能藉由各位數位設計師的力量,思考如何善用數位科技維持生態溪流生態的多樣性,邁向SDGs 目標 15—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最後,期許各位數位設計師能展現 4C-思辨、創意、合作、溝通能力,以恢復港坪國小生態溪流生物多樣性出發,透過田野調查發現造成植物無法順利生長的原因;訪談長輩、專家或尋找相關資料,找出解決策略,並善用科技工具及符合作品規格,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數位裝置,打造環境韌性,讓生態溪流的生物能與周圍環境展現生命共榮,達到動態平衡,再造生態永續韌性的「共榮校園」。

最終作品規格

不要
要實地觀察校園生態溪流植物生長問題
要定義出需要解決的真實問題
要能透過訪談或資料查詢,找出解決策略
要使用數位工具
要能適合校園生態環境的數位裝置
要呈現解決問題的思考歷程
不能危害校園生態環境
不要是憑空想像的問題
不要沒有思考與在地生態的關係
不要只是為了科技而科技的設計
不要製造更多的問題
不要只有最後作品的呈現

委託人    
嘉義市港坪國小  校    長  郭明聰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