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第五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臺北市光復國小,今年度再度由班級導師吳佩育老師,搭配兩位科任老師陳建奇老師、劉怡秀老師,組成「學習設計師」團隊進行數位任務設計。教學團隊有感於113年4月3號的一場大地震,藉此情境認為推廣地震常識與應變方法,提高國小生對地震的認識與防範意識,成為重要的使命,更期待透過學生的創意,打造地震監測及預警系統。
地震來襲的瞬間,你會怎麼做?
還記得921大地震帶來的災損及驚懼?那不只是歷史課本的一頁,更是許多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傷痛。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擁有多條活動斷層,造成地殼板塊移動劇烈,使得地震成為我們生活中難以避免的風險。
921或許對於現在的國小生可能相對陌生,但去年的403大地震,讓學生歷經真「震」的強震感受,因此對於地震前的預警及預防工作、地震中的逃生防護以及地震後的安全檢查、救難與心靈平復等,更加有感。因此五年三班28位學生,在接受到教學團隊的任務信後更具有使命感,他們化身為「『震』安心設計師」以光復國小的校園為範圍,思考如何在地震中讓光復國小師生感到安心。設計師們透過問卷的設計、訪談、觀察到創作,分組找出問題熱點展開設計行動:有人用Scratch繪製動畫,有人用Minecraft搭建逃生動線,更有小組結合QUNO製作逃生警報器,打造出會發光、發聲的智慧警示裝置!他們運用創意為校園安全盡一份心力,打造韌性校園。
還記得 4 月 3 日那天的震撼嗎?地震發生時,你在哪裡?在做什麼?震後幾天,你的心情如何?身處地震帶的台灣人民對地震並不陌生,但地震造成的災難卻是許多人心中難以抹去的傷痛。既然我們無法避免地震的發生?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運用科技?在這個令人不安的天災來臨時,創造一個能讓人安心的引導機制,減少我們的憂慮呢?
今年,廣達文教基金會委託各位為光復國小的師生設計一款前所未見的 AI 地震安全引導設備,希望能在慌亂的當下盡量使大家保持鎮定不恐懼,能夠安心度過地震災害,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保護。希望透過你們的合作、溝通、創新與思索的學習過程完成這項挑戰!
這個AI地震安全引導數位設備必須遵循以下規格:
V作品要包含地震當下引導與震後引導 V作品要用數位裝置協助引導或求助 V作品要能自動化 V作品要能讓光復師生安心面對地震 V作品要能讓光復師生在 30 秒內接收引導 V即使被遮蔽仍要能接收到引導指示 | X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揣測 X不要錯誤的地震防治觀念 X不要是市面上已經有的作品 X作品不要影響置放地點的原始功能 |
這個AI地震安全引導數位設備請參考此表現水準:
層次 向度 | 再想想 | 接近完成 | 可發表 | 專家級 |
安心 | 完成作品 | 作品具有引導功能 | 作品引導效果可因應基本地震危害 | 作品引導效果可因應多種地震危害,並偵測當下狀況給予適時指示 |
問題分析 | 完成訪談資料蒐集 | 完成訪談資料蒐集並有效分類 | 完成訪談資料蒐集、有效分類並從中分析關鍵因素 | 完成訪談資料蒐集、有效分類並從中分析關鍵因素 |
震中引導路線 | 能製作校園地震引導圖 | 能製作校園地震引導圖並以Quno製作引導指示裝置 | 能製作校園地震引導圖並以Quno製作AI逃難指示裝置 | 能畫出校園地震引導圖並以Quno製作AI逃難指示裝置並以多語言呈現 |
震後救助 | 能製作地震後受困求救裝置設計圖 | 能畫出地震後受困求救裝置設計圖並製作裝置 | 能畫出地震後受困求救裝置設計圖並使用Quno製作裝置 | 使用Qblock+Quno+生成式AI輔助製作地圖後受困求救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