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浪』我們一探究竟吧!

改變契機

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策展任務的新夥伴北市大附小,以校訂課程「海洋教育」期待激起疫情後的學生對於周遭環境事物的理解及感知;將SDGs融入任務及教學,增強學生對於海洋生態的關懷;並且藉由海洋知識的提升,進而探究並學習海洋展現之「韌性」,以借此應用並實踐於生活中,更藉此體驗「韌性家園」之於人類的影響力。

情境任務介紹

 

身處於島國的我們,對於海洋的認識有多少?首度加入設計學習計畫的北市大附小以四年級校訂課程「海洋教育」回應計畫年度任務「韌性家園」,透過全四年級共8個班級進行任務實施,同時也符合SDGs第十四項:「水下生命-永續海洋及保育」目標。

教學團隊從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藝文、生活等跨領域的緊密協作、共備課程,讓學生藉由歷經一個學期的任務實踐,從認識海洋現況,到深究海洋重要性,最終倡議以「環保意識」,回應如何提高海洋並持續展現「韌性」、「調節」的具體行動。

學生們透過任務歷程,動腦動手並思考,以故事、立體模型、平面藝術創作及創意小書等作品,展現海洋生態及守護海洋的創意觀點,期待透過展覽及作品帶領大家感受海洋魅力,以及共同加入捍衛海洋行動,為地球打造一個共生共享的健康韌性系統。
   

任務信

嗨!海洋藝術總監您好:

我們居住的星球有超過70%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海洋不僅賦予我們壯麗的自然風光,還提供食物、氧氣,以及調節地球的氣候。然而,由於人類的某些活動,海洋正面臨嚴重的威脅:過度捕撈、污染、珊瑚白化等問題日益嚴重。作為地球的未來一份子,我們有責任瞭解這些問題,並探討如何保護和恢復我們寶貴的海洋資源。透過接下來的任務,希望你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的重要性,並採取【調節】行動,為保護海洋出一份力,也增加海洋的環境韌性。
以下三個任務,相信各位有創造力的總監一定辦得到,透過你們的實際行動與最終的策展,讓這樣的守護行動在附小發酵,亦能讓更多人覺察海洋的魅力與韌性,進而珍愛地球。

任務一:「海」好有你

蘊藏豐富生物與知識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豐富五感體驗,開學後我們相約走一趟樂學共遊的海洋探索之旅吧!每一條路線、每一個轉角都有精彩的故事,還有波光粼粼的閃亮海洋和海底秘密地螢光珊瑚乎,正向你我招手呢~ 

任務二:聽一個個【觸/怵】動人心的故事

透過閱讀書籍、參加展覽、討論新聞事件等方式,能發掘故事背後的意涵。除了 美麗的海洋世界外,也思考現實中的海洋可能存在哪些問題?試著對海洋問題進 行分類並提出改善作法。

任務三:【心中的海洋】畫作大募集

品味大自然後,透過生活經驗與個人想像讀出海洋生態獨一無二的韌性,畫下心 目中的海洋。攜手讓海洋的美麗與哀愁更為大家所重視。

期待附小的海洋藝術總監們,一起參與 112 學年度廣達「設計學習」計畫,在下學期開學之際,也能以音樂創作、戲劇展演、平面設計、立體雕塑等創 作形式,著手策劃【海洋嘉年華】特展。在我們用大量時間嘗試去認識大自然的 美麗與哀愁後,也讓更多人的生命與之連結。

任務說明:

1.要從自身經驗與感受,多和他人分享海洋印象。
2.透過文本閱讀和實地走訪後,要能分析並歸納對【海洋現況】的觀點。
3.要閱讀並關心和理解如何”提高或增進”現有家園的海洋永續/韌性程度。
4.要為展區完成一個完整且獨特的故事、概念並命名。
不要1.不要只是以照片呈現歷程,而沒有文字說明。
2.對海洋的困境,不要只聽從新聞或網路訊息來下判斷,要多方查證。
3.不要只是天馬行空想像或毫無根據的呼應「海洋危機」而沒有行動。
4.不要只是從旁觀者的角色來探究海洋所遭遇的困境。
 
 

表現水準設定:

向度入門級進階級專業級
關鍵概念
(調節)
大致能表現
調節的意義
能進行跨領域整合並清楚表現調節的意義能展現多元創意並發揮影響力
任務/作品能初步完成作品能完成作品並詮釋主題作品能充分詮釋主題並展現美感與創意
4C能表達個人想法能整合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整合二個人以上的想法,並呈現新想法和創意
策展思維無法在策展主題及內容上反應調節議題能在策展主題及內容上反應調節議題不但能反映議題,並能以獨特觀點述說有說服力及感染力的故事
 

委託人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校長 吳家瑞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讓我們知道大自然與我們息息相關,愛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經過策展的過程,更加知道搜尋資料的技巧。」
「這學期的海洋課程讓我有了許多改變,我的改變是的變得更有學問,了解更多知識,知道海洋的問題。」
「我覺得自己更知道要怎麼做展覽、認識海底世界裡的生物和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的垃圾,也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

透過「韌性家園」的主題任務,結合校訂課程「海洋教育」以及社會領域「永續城鄉」的課程,北市大附小四年級學生有完整的一學期課程,從實際踏查走訪位於北部的淡水河,以認識家鄉河流的面貌為起點,讓學生對水域環境有感後,透過推動閱讀課程,延伸增強並關懷海洋知識與生態,並開始建構思考自身能有什麼行動,為家鄉帶來改變。
    

★展現在表達

「我覺得我的想像力更好了,我也變勇敢了,不像以前那麼內向了,以前我都不敢跟老師、親戚聊天,但是我這次成為了策展人,我突然發現我變得更勇敢,希望我可以再繼續努力下去。」
「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知道如果要策展要寫稿子要怎麼寫了,還有我也知道如何策展和策展有什麼步驟了,還好我有上海洋的校訂課程,不然都不知道海洋動物們的危機、處境和牠們的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小秘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創作圖畫,在繪畫過程中,用橘色、紅色表現溫室效應,我還主動自願多畫了好幾張畫,這樣積極的態度可是第一次出現呢!」

 學生除了累積海洋生物基本的知識後,並試著理解現況並找出困境,透過語文課的小詩創作、繪本創作、有聲故事書,每位學生挑選最想為其發聲的海洋生物,以簡短的新詩俏皮地傳遞生物故事,並以第一人稱化身為海洋生物,圖文並茂進行自我介紹,透過回收利用的廢紙製做成手工紙張縫製成冊,少用的布料製成書衣,從外觀創意到圖文創作,一本本精美的「海洋生物日記」表達出每位學生捍衛海洋生態的使命感。
    
 

★展現在行動

「我學習到海洋是非常有趣的地方,我也會一直和過度捕撈的人說海洋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我還會去淨灘活動,我會把自己的垃圾分類好。」
「我變得願意節能減碳、隨手關燈、少用塑膠、多搭乘交通運輸工具,希望海洋生態能夠永續。」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做淡水河『藍色公路』模型的時候,做模型和畫畫不一樣,需要的東西很多,也更難。但相反的,作品完成時帶來的成就感也更多。」

住在臺北的小孩最容易親近的水域就是淡水河,透過實際走訪「藍色公路」,藉由專業導覽老師帶領,對城市河流的前世今生及生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讓學生燃起必須要保護環境的意識與行動;學生以創作紀錄三段時光三段河川兩岸風貌的立體模型喚起大眾環保意識,更設計自己的「海洋誓詞」瓶中信以及「傳達行動力」明信片分享,邀請同為夥伴學校的新北市板橋國小學生一同寫下保護海洋生態的誓言行動。
    

  

教學策略

「整個課程設計以終為始,老師設計學習,也學習設計,師生一起家學習成果化為展覽,讓學習變得更有樂趣、深度、成就感與互動性。」
「之前的課程設計主要是根據教學進度一課一課進行,然而本計畫在申請之初的規劃就是一個跨域的主題課程,因此需要綜觀整學年的課程,擷取出相關單元及概念,統整相關的課程來重新編排組織,對於主題在學科中的脈絡能梳理得更清楚,也更能整合不同學科的概念來設計課程;這樣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也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以及統整概念,讓學生習得的是帶得走的能力。」

首次參與計畫的北市大附小教學團隊,以校訂課程「海洋教育」出發,回應本年度「韌性家園」主題,將SDGs融入教學,帶領學生從增強對海洋生態的理解與關懷,進一步融入創新思考,讓學生從生活及知識中思考如何提高海洋家園的「韌性」,並且具體實踐,以培養成為未來可持續關注海洋議題的倡議者。本次以四年級學生為執行任務的核心班級,教學團隊從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藝文、生活等跨領域的緊密協作、共備課程,進行任務設計。團隊透過前往淡水河的樂學共遊海洋探索之旅,引起學生動機,從最親近的水域出發開啟對於海洋生態的關注,藉由閱讀課程、新聞探討、展覽參觀等堆疊學生對於海洋知識及面臨問題的剖析;最終透過河岸立體模型、海洋生物藝術繪本及小詩寫作及小小造船設計師廢棄物創作,最終以瓶中信交流明信片具體達到行動方案的宣示,最終透過展覽並安排跨校觀摩,讓永續海洋的目標具體回應「韌性家園」的任務。
    

  

展覽呈現

「『浪』我們一探究竟吧!」是由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全四年級共8個班進行任務實施所呈現的成果,以四年級的校訂課程「海洋教育」回應年度任務「韌性家園」,同時也符合SDGS第十四項:「水下生命-永續海洋及保育」目標。學生歷經一個學期的任務實踐,從認識海洋現況,到深究海洋重要性,最終倡議以「環保意識」,回應海洋持續展現「韌性」、「調節」的主要具體行動。以「藍色公路微型Show」、「不一樣的水下世界」、「航向未來-百變boat」及「海洋奇緣用愛傳遞」四個展區,邀請觀眾一起感受海洋魅力,以及共同加入捍衛海洋行動,為地球打造一個共生共享的健康韌性系統。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