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策展任務的新北市板橋國小,以綠色植物作為回應「韌性家園」的核心元素,隨著環境變遷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綠色療癒力及綠化公共空間,成為環境永續的指標;期待透過由關注校園的綠色空間為任務,激發學生對於永續議題的關注及好奇心,並以實際空間規劃行動方案,打造出專屬於板橋國小的「韌性校園」。
校園環境應該是每位學生每天活動時間最多的地方吧!新北市板橋國小五年級17個班全體學生以校園為舞台,在「韌性家園」的年度議題下,探討校園空間的韌性,並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可使用的綠色公共空間」指標,讓學生化身為綠野奇跡魔法師,透過閱讀、綠建築、綠色生活概念等大師案例的養分,探究綠化、永續意涵,定義出「綠野奇跡」的概念;再藉由實地踏查、訪談,以全新眼光挖掘校園能再造、綠化的空間,解決校園空地問題,發展出校園踏查地圖及空間設計圖,進而動手實踐集體創作,打造出前所未見的校園空間微型景觀模型。
期待透過任務的執行及成果,讓環境永續、綠化設計的概念不僅可以在校園發生,更可以擴及社區、城市到全球,也期許更多人能受到啟發,重新看待環境及投入創造空間友善的生活方式。
一天中我們有將近八小時在校園中,你最喜歡校園中的哪個角落呢?有沒有哪一個地方是讓你感到放鬆舒適的?你覺得校園裡有沒有足夠的綠色空間?還有沒有哪些空間可以改善?這些空地有 沒有更多可能性呢?研究指出,多親近和接觸自然能減輕焦慮,我們都需要綠色空間來修復疲勞的身心。
今年我們跟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邀請各位魔法師賦予校園新的生命力,師生集體創作前所未 見的校園微型景觀模型,發揮創意策畫一場充滿韌性的「綠野奇跡」特展,讓我們擁有生生不息的校園,用綠色療癒力讓我們充滿能量。
能了解綠化的意義,並能詮釋「綠野奇跡」的主題。
藉由實地踏查,標示出校園內可再造的綠地。
透過蒐集、分析、統整綠色學校建築等案例,呈現具有「綠野奇跡」概念的創意作品,了解如何將永續概念融入校園環境。
就本校可再造的校園空間進行規劃設計,集體創作出前所未見的校園微型景觀模型,設計符合「綠野奇跡」概念的校景,最後策劃一場展覽。
任務 | 要 | 不要 |
一 | 1. 了解綠化的概念。 2. 說出自己對綠野奇跡的定義。 | 1. 不清楚綠化的概念。 2. 被動沉默。 |
二 | 1. 閱讀校園空間地圖,熟悉校園空間配置。 2. 小組規劃踏查路線,並在地圖上標示路徑。 3. 說出並遵守踏查守則。 4. 依據小組規劃的路徑,認真走訪校園每個角落。 5. 在踏查期間標示出校園中能再造的綠地區域,並思考 需再造的理由。 6. 統整組員間的紀錄與發現,並進行全班分享。 | 1. 在踏查期間遊戲嬉鬧,影響他人。 2. 偏離預先規劃的路徑,去到無關之場 域。(如:地下室) 3. 只有少數人的想法。 |
三 | 1. 查找符合綠野奇跡概念的建築案例。 2. 能摘要分析案例資料,說出與綠野奇跡概念的關聯 性,並上台分享。 3. 聆聽他組的分享,並記錄在點子本上。 4. 能統整大師資料與自己想法,發想出適合本校的點子。 | 1. 查找或瀏覽不相關的資料。 2. 將資料複製貼上,沒有重點。 3. 打斷干擾他組分享,未作記錄。 4. 只摘取大師的想法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
四 | 1. 作品立體。 2. A4 大小。 3. 複合媒材。 4. 以回收的物品或手邊有的材料再利用。 5. 以綠色的土地為創作基底。 6. 設計出有綠野奇跡概念的微型景觀模型。 7. 運用聯想發揮創意,活用物品特性。 | 1. 平面。 2. 其他尺寸。 3. 單一材料。 4. 花錢買新的材料。 5. 綠色以外的土地為創作基底。 6. 只是把物品漆成綠色。 7. 放入既有模型或素材。 |
期待各位魔法師的表現,我們預計 113/3/7 前完成策展,讓我們一起完成這份策展任務,為校園掀起一場「綠色奇跡」吧!
「在這門課程中,我覺得是一個自由發揮的課程,因為是以『創意、想像』來記錄自己的想法,之後藉由這些想法來呈現出一個展區,而以前上課都是『你說我學』,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會,我覺得這是很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從一開始接收任務,再到最後的展覽結束,裡面充滿了我們的回憶,比如說:『點子簿』,點子簿有超多的回憶。」
「我們想要想出最好、最有創意的展區名稱,所以我們會從展品中想出最符合名稱的意思,最後拼成一個展區名稱。克服困難的方法,是團結合作,因為可以利用大家想出不同意見,再一起想出名稱。」
學期初學生接獲任務信後,充滿使命感,透過老師的要求將任務信貼在點子簿上,隨時提醒學生們目前任務的階段與內容,本子上的空白空間,鼓勵學生將學習歷程中所想到的想法記錄在點子簿中,學生隨時可寫下點子。此外,結合校訂課程的學習本,協助學生建立思考脈絡,寫下自己對本次任務「綠野奇跡」概念的定義,並練習自己命名題目,再進行設計圖的初稿,建構對綠化的意義。
「上完這學期的策展課程,我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有進步,因為以前別人問我問題時我都說不知道,但現在別人問我問題我都能清楚的說出來。」
「我覺得我很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包括:溝通力、發表力和想像力。」
「這個學期策展課程中發生了很多事情,像是製作立體模型,我一開始想不出來要怎麼座漂亮的立體模型,但是看完大師作品後發現,我使用周遭用完的廢棄的東西做就很好了。」
「我覺得做完整個任務跟展覽很有成就感,就像買了一和樂高,自己動手拼完的感覺。」
疫情前,學生較少面對面表達的機會,在任務執行中,透過數位學習平台的錄音系統,學生練習將文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練習讓文字有組織的說出來,藉此訓練口說能力;為能更了解關於校園綠化的情況,透過實際訪談校內老師,學生藉由提問設計、實際訪問,不僅調查出校園現況,也在小組討論建構共識下,制定出最合適且能實踐的綠色空間規劃行動方案;過程中不斷透過同儕互助建立聆聽、給予回饋機制,也增強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做訪談海報、踏查海報和『簿簿』高升海報,因為海報是我們的腳印,海報是我們做的很有成就感。」
「策展的過程我更願意去聽別人的意見,因為以前我太臭屁,以至於我無法好好了解他人的意見,這次過程中,因為我們是同學,要互相幫忙合作,才能完成策展,所以我努力打開耳朵了解大家的意見,讓我知道聆聽的重要,也更會去聆聽了。」
「我學到了能在別人面前大聲說話和別人合作一起完成一個作品,了解更多綠化概念、打創美好校園,學習到珍惜自然資源不要浪費,非常感謝有這堂課,讓我有許許多多珍貴的體驗。」
全學年進行課程,從了解綠化,進而詮釋任務主題的「綠野奇跡」概念,並透過實際踏查找出校園可再造的永續綠化空間,並以前所未見的校園微型景觀模型作為宣示專屬於板小的「韌性校園」;最終的展覽呈現與導覽,教師團隊透過說明會建立策展概念與意涵,邀請有意願學生成立核心團隊,參與展覽籌備,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熱情。透過在展覽當日擔任導覽、主持、接待與引導者等,展示與夥伴們的學習成果,並學習與貴賓應變的行動能力。
「實施全學年課程須仰賴緊密的教師社群。課前不僅要完成縝密的課程設計,還需跨領域的老師共同備課,以確保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豐富性。課程進行中,教師們更要定期反思和交流,分享教學經驗和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而最為感動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動機改變,激發了他們討論、嘗試的精神,增加了對學習的熱情。」
「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改變是,將學習做了「設計」,以終為始,讓師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都能清楚自己的目標,整個學習歷程即使不斷有滾動的修正,依然能朝著目標邁進,也因為任務的關係,學生意識到學習與自己的關係,變得渴望學習,最終學生驚人的展現了自己各個面向的能力,成果令人振奮、感動!」
新北市板橋國小第二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教學團隊如同前一年的經驗,以組織緊密的教師共備社群,共同設計任務,不同於前一年僅以一班作為任務核心班級,今年板小以全學年五年級共17個班全體學生參與計畫,並融入校訂課程實施,同時結合數位閱讀專題探究、視覺藝術等跨領域學科共同學習;在年度任務主題「韌性家園」下,以校園為舞台,探討校園空間的韌性,並且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可使用的綠色公共空間」指標,讓學生化身為「綠野奇跡」魔法師,探究綠化永續,藉由調查訪問、同儕觀摩與反饋、校外參訪、大師案例作品等方式,鼓勵學生定義出「綠野奇跡」的概念,從第一次的原型試作,再到針對校園進行綠化空間規劃,慢慢由設計圖到共創微型立體模型,激發學生創意思維,也培養學生主動及團隊合作能力。
新北市板橋國小全五年級學生策劃出「環球夢想城」特展,以「『簿』步高昇」、「電幻世界」、「童心樂園」、「勇氣歷險」、「共創家園」及「綠色餐廳」六大展區展現學生們歷經一學期探究校園空間的韌性,以綠化、永續意涵,定義出「綠野奇跡」的概念;並藉由實地踏查、訪談,以全新眼光挖掘校園能再造、綠化空間,解決校園空地問題,發展出校園踏查地圖及空間設計圖,進而動手實踐集體創作,打造出前所未見的校園空間微型景觀模型。期待「綠野奇跡」的概念不僅可以在校園發生,更可以擴及社區、城市到全球,也期待看展的觀眾受到啟發,重新看待環境及創造空間友善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