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板橋國小

『環』球夢想城

改變契機

第二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策展任務的新北市板橋國小,以綠色植物作為回應「韌性家園」的核心元素,隨著環境變遷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綠色療癒力及綠化公共空間,成為環境永續的指標;期待透過由關注校園的綠色空間為任務,激發學生對於永續議題的關注及好奇心,並以實際空間規劃行動方案,打造出專屬於板橋國小的「韌性校園」。

情境任務介紹

 

校園環境應該是每位學生每天活動時間最多的地方吧!新北市板橋國小五年級17個班全體學生以校園為舞台,在「韌性家園」的年度議題下,探討校園空間的韌性,並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可使用的綠色公共空間」指標,讓學生化身為綠野奇跡魔法師,透過閱讀、綠建築、綠色生活概念等大師案例的養分,探究綠化、永續意涵,定義出「綠野奇跡」的概念;再藉由實地踏查、訪談,以全新眼光挖掘校園能再造、綠化的空間,解決校園空地問題,發展出校園踏查地圖及空間設計圖,進而動手實踐集體創作,打造出前所未見的校園空間微型景觀模型。

期待透過任務的執行及成果,讓環境永續、綠化設計的概念不僅可以在校園發生,更可以擴及社區、城市到全球,也期許更多人能受到啟發,重新看待環境及投入創造空間友善的生活方式。
    

 

任務信

嗨!各位綠野奇跡魔法師:

一天中我們有將近八小時在校園中,你最喜歡校園中的哪個角落呢?有沒有哪一個地方是讓你感到放鬆舒適的?你覺得校園裡有沒有足夠的綠色空間?還有沒有哪些空間可以改善?這些空地有 沒有更多可能性呢?研究指出,多親近和接觸自然能減輕焦慮,我們都需要綠色空間來修復疲勞的身心。
今年我們跟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邀請各位魔法師賦予校園新的生命力,師生集體創作前所未 見的校園微型景觀模型,發揮創意策畫一場充滿韌性的「綠野奇跡」特展,讓我們擁有生生不息的校園,用綠色療癒力讓我們充滿能量。
 

任務一:綠色寶藏

能了解綠化的意義,並能詮釋「綠野奇跡」的主題。

任務二:綠意導航

藉由實地踏查,標示出校園內可再造的綠地。

任務三:綠境大師

透過蒐集、分析、統整綠色學校建築等案例,呈現具有「綠野奇跡」概念的創意作品,了解如何將永續概念融入校園環境。

任務四:綠野共創

就本校可再造的校園空間進行規劃設計,集體創作出前所未見的校園微型景觀模型,設計符合「綠野奇跡」概念的校景,最後策劃一場展覽。
 

任務不要
 
1. 了解綠化的概念。 
2. 說出自己對綠野奇跡的定義。
1. 不清楚綠化的概念。 2. 被動沉默。
 
1. 閱讀校園空間地圖,熟悉校園空間配置。 
2. 小組規劃踏查路線,並在地圖上標示路徑。 
3. 說出並遵守踏查守則。 
4. 依據小組規劃的路徑,認真走訪校園每個角落。 
5. 在踏查期間標示出校園中能再造的綠地區域,並思考 需再造的理由。 
6. 統整組員間的紀錄與發現,並進行全班分享。
1. 在踏查期間遊戲嬉鬧,影響他人。 
2. 偏離預先規劃的路徑,去到無關之場 域。(如:地下室) 
3. 只有少數人的想法。
 
1. 查找符合綠野奇跡概念的建築案例。 
2. 能摘要分析案例資料,說出與綠野奇跡概念的關聯 性,並上台分享。 
3. 聆聽他組的分享,並記錄在點子本上。 4. 能統整大師資料與自己想法,發想出適合本校的點子。
1. 查找或瀏覽不相關的資料。 
2. 將資料複製貼上,沒有重點。 
3. 打斷干擾他組分享,未作記錄。 
4. 只摘取大師的想法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1. 作品立體。 
2. A4 大小。 
3. 複合媒材。 
4. 以回收的物品或手邊有的材料再利用。 5. 以綠色的土地為創作基底。 
6. 設計出有綠野奇跡概念的微型景觀模型。 
7. 運用聯想發揮創意,活用物品特性。
1. 平面。 
2. 其他尺寸。 
3. 單一材料。 
4. 花錢買新的材料。 
5. 綠色以外的土地為創作基底。 
6. 只是把物品漆成綠色。 
7. 放入既有模型或素材。


期待各位魔法師的表現,我們預計 113/3/7 前完成策展,讓我們一起完成這份策展任務,為校園掀起一場「綠色奇跡」吧!

委託人    
新北市板橋區板橋國民小學  校長   華志仁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在這門課程中,我覺得是一個自由發揮的課程,因為是以『創意、想像』來記錄自己的想法,之後藉由這些想法來呈現出一個展區,而以前上課都是『你說我學』,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會,我覺得這是很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從一開始接收任務,再到最後的展覽結束,裡面充滿了我們的回憶,比如說:『點子簿』,點子簿有超多的回憶。」
「我們想要想出最好、最有創意的展區名稱,所以我們會從展品中想出最符合名稱的意思,最後拼成一個展區名稱。克服困難的方法,是團結合作,因為可以利用大家想出不同意見,再一起想出名稱。」

學期初學生接獲任務信後,充滿使命感,透過老師的要求將任務信貼在點子簿上,隨時提醒學生們目前任務的階段與內容,本子上的空白空間,鼓勵學生將學習歷程中所想到的想法記錄在點子簿中,學生隨時可寫下點子。此外,結合校訂課程的學習本,協助學生建立思考脈絡,寫下自己對本次任務「綠野奇跡」概念的定義,並練習自己命名題目,再進行設計圖的初稿,建構對綠化的意義。
    
 

★展現在表達

「上完這學期的策展課程,我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有進步,因為以前別人問我問題時我都說不知道,但現在別人問我問題我都能清楚的說出來。」
「我覺得我很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包括:溝通力、發表力和想像力。」
「這個學期策展課程中發生了很多事情,像是製作立體模型,我一開始想不出來要怎麼座漂亮的立體模型,但是看完大師作品後發現,我使用周遭用完的廢棄的東西做就很好了。」
「我覺得做完整個任務跟展覽很有成就感,就像買了一和樂高,自己動手拼完的感覺。」

疫情前,學生較少面對面表達的機會,在任務執行中,透過數位學習平台的錄音系統,學生練習將文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練習讓文字有組織的說出來,藉此訓練口說能力;為能更了解關於校園綠化的情況,透過實際訪談校內老師,學生藉由提問設計、實際訪問,不僅調查出校園現況,也在小組討論建構共識下,制定出最合適且能實踐的綠色空間規劃行動方案;過程中不斷透過同儕互助建立聆聽、給予回饋機制,也增強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展現在行動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做訪談海報、踏查海報和『簿簿』高升海報,因為海報是我們的腳印,海報是我們做的很有成就感。」
「策展的過程我更願意去聽別人的意見,因為以前我太臭屁,以至於我無法好好了解他人的意見,這次過程中,因為我們是同學,要互相幫忙合作,才能完成策展,所以我努力打開耳朵了解大家的意見,讓我知道聆聽的重要,也更會去聆聽了。」
「我學到了能在別人面前大聲說話和別人合作一起完成一個作品,了解更多綠化概念、打創美好校園,學習到珍惜自然資源不要浪費,非常感謝有這堂課,讓我有許許多多珍貴的體驗。」

全學年進行課程,從了解綠化,進而詮釋任務主題的「綠野奇跡」概念,並透過實際踏查找出校園可再造的永續綠化空間,並以前所未見的校園微型景觀模型作為宣示專屬於板小的「韌性校園」;最終的展覽呈現與導覽,教師團隊透過說明會建立策展概念與意涵,邀請有意願學生成立核心團隊,參與展覽籌備,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熱情。透過在展覽當日擔任導覽、主持、接待與引導者等,展示與夥伴們的學習成果,並學習與貴賓應變的行動能力。
    

  

教學策略

「實施全學年課程須仰賴緊密的教師社群。課前不僅要完成縝密的課程設計,還需跨領域的老師共同備課,以確保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豐富性。課程進行中,教師們更要定期反思和交流,分享教學經驗和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而最為感動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動機改變,激發了他們討論、嘗試的精神,增加了對學習的熱情。」
「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改變是,將學習做了「設計」,以終為始,讓師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都能清楚自己的目標,整個學習歷程即使不斷有滾動的修正,依然能朝著目標邁進,也因為任務的關係,學生意識到學習與自己的關係,變得渴望學習,最終學生驚人的展現了自己各個面向的能力,成果令人振奮、感動!」

新北市板橋國小第二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教學團隊如同前一年的經驗,以組織緊密的教師共備社群,共同設計任務,不同於前一年僅以一班作為任務核心班級,今年板小以全學年五年級共17個班全體學生參與計畫,並融入校訂課程實施,同時結合數位閱讀專題探究、視覺藝術等跨領域學科共同學習;在年度任務主題「韌性家園」下,以校園為舞台,探討校園空間的韌性,並且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可使用的綠色公共空間」指標,讓學生化身為「綠野奇跡」魔法師,探究綠化永續,藉由調查訪問、同儕觀摩與反饋、校外參訪、大師案例作品等方式,鼓勵學生定義出「綠野奇跡」的概念,從第一次的原型試作,再到針對校園進行綠化空間規劃,慢慢由設計圖到共創微型立體模型,激發學生創意思維,也培養學生主動及團隊合作能力。
    

  

展覽呈現

新北市板橋國小全五年級學生策劃出「環球夢想城」特展,以「『簿』步高昇」、「電幻世界」、「童心樂園」、「勇氣歷險」、「共創家園」及「綠色餐廳」六大展區展現學生們歷經一學期探究校園空間的韌性,以綠化、永續意涵,定義出「綠野奇跡」的概念;並藉由實地踏查、訪談,以全新眼光挖掘校園能再造、綠化空間,解決校園空地問題,發展出校園踏查地圖及空間設計圖,進而動手實踐集體創作,打造出前所未見的校園空間微型景觀模型。期待「綠野奇跡」的概念不僅可以在校園發生,更可以擴及社區、城市到全球,也期待看展的觀眾受到啟發,重新看待環境及創造空間友善的生活方式。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