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庚國小

韌性家園-玩埤棒棒塘

改變契機

位於桃園龜山區的長庚國小是首度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長庚師生因一次講座中欣賞到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由空中鳥瞰台灣地面而認識到桃園特有地貌是有大大小小的「埤塘」,而學校所在的龜山區及校園附近是否還存有埤塘,透過任務歷程,資料閱讀,踏查及訪談理解埤塘的生態環境及歷史,學習埤塘環境的韌性,進而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心力。

情境任務介紹

 

你知道素有「千埤之鄉」美名的地方在那裡呢?答案是桃園喔!桃園早在兩三百年前,先人就運用自然工法的智慧,開拓許多大大小小的埤塘,作為農業灌溉使用,不僅造就桃園台地有了歷史悠久的埤塘文化,更有獨特多樣性的濕地生態。

然而埤塘卻因為都市的開發而漸漸消失,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的長庚國小以這樣的在地歷史文化出發,由六年級共25位學生學生從閱讀繪本、體驗桌遊初步認識埤塘,接著訪談曾有埤塘生活經驗的爺奶們及踏查學校附近及桃園地區多個埤塘、滯洪池,以心智圖整理資料分析埤塘的興衰,與專家學者及桃園水務局的埤塘志工隊學習埤塘生態後,從設計埤塘吉祥物、文創品,製作埤塘生物模型,以及繪製埤塘環境地圖、發想未來埤塘說明書到最終復育校園埤塘生態池。歷程中學生們不僅學習到埤塘環境的韌性,更將以為埤塘發聲,捍衛埤塘的心,喚醒在地居民重視埤塘之美及重要性。
    

 

任務信

哈囉,各位長庚小小策展人:

你們知道嗎,我們桃園曾經有一個名稱「千埤之鄉」,星羅棋佈般的埤塘,數量之多,密度之高,是世界上其他地區少有的景觀。然而,卻因為某些因素,很多埤塘都消失了,是什麼原因造成它們消失的呢?目前龜山區只剩下60座埤塘,其中有幾座就在學校附近哦!你們知道在哪裡嗎?
今年學校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我們將透過認識「埤塘」,還有埤塘帶給環境哪些韌性,招募各位小小策展人,一齊合作設計一個前所未有的「玩埤棒棒塘」展覽,了解埤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讓學校的大小朋友,甚至社區的家長都能來看我們共同踏查、走讀社區及創意發想的成果和作品。
 

任務一:「玩憶」

先透過訪談過去與埤塘有生活經驗的人們,藉由照片、影片的連結,憶起舊時與埤塘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多元的方式記錄下獨特的埤塘故事。

任務二:「玩義」

藉由採訪的內容,尋找埤塘興衰的原因,接著實際踏查校園與社區周遭,找出現在與埤塘有相同意義的設施,並輔以照片、圖畫說明,集結成一本故事書。

任務三:「玩藝」

隨著時代的演進,埤塘或許已不具備當年功能,因此我們需要賦予它新的意義,讓其再現光芒,利用各種素材做出-心目中有趣好玩的設施-融入埤塘之中,建構出前所未有、讓人想親近的埤塘模型。

以上三個任務,相信你們一定辦得到,期待我們這學期的結束前,能共同策畫一個前所未見的「玩埤棒棒塘」展覽。
 

委託人    
桃園市長庚國小  校長  謝明杰
長庚設計學習教師團隊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想法變多了,腦袋動的更快了,變的更有想像力,讓我的生活更加有趣。」
「這個課程多了很多有趣好玩的課程,有很多好玩的東西,老師說的知識都很有知識感,每節都很認真上課,因為老師都教得很好不會聽不懂,也不會太難,老師都會細心的教導與指導說明。」
「我學到一些有關於策展的知識,讓我增加一些思考能力,認識埤塘的豐富文化,在參加的過程中,我的思想全部都放在這個策展活動上。」
「展區的名字很難想,要跟主題相關又不能偏題,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最後我們用投票的選了一個最適合的。」

藉由這個其實非常在地但之於學生卻又十分陌生的「埤塘」議題任務,學生展開與過往課程明顯差距的學習體驗,透過埤塘繪本賞析、資料的整理,親身走踏調查及訪談與埤塘生活經驗、工作相關的人們,以每個人貢獻想法的便利貼、心智圖整理埤塘的興衰歷史、生態多樣,探究學習埤塘環境的韌性。

★展現在表達

「我覺得是知道了要小組團隊合作,勇敢的上台報告不會很緊張,還知道如何去策展,上這個課讓我改變了很多。」
「我覺得自己有學會尊重,包容同學的意見。」
「我學會了如何分享、表達自己的問題,和同學討論該用誰的提議。」
「我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台風,變得更有自信,擁有了不同的表達能力,變得敢上台報告,能夠認真觀察周遭事物。」
「我的說話能力有變強,能社交與人溝通,並讓觀眾能理解我們策展的內容,也可以回答他們的問題,讓大家知道我們策展的目的。」

 同學們透過資料的蒐集及小組內的發表交流,能更擴充埤塘的知識,且學會更尊重包容他人的想法,除了透過九宮格法、心智圖、簡報整理照片製作任務歷程的紀錄,學生也以圖文並茂繪製埤塘故事書,將埤塘的知識及生態,以更貼近自己的視角及童趣,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展現在行動

「去看埤塘最讓我印象深刻,看了很多埤塘,還有老師的細心講解,讓我們大家更加的認識不同的埤塘與文化,我還有在埤塘的邊邊看到很多垃圾,因為大家都沒有好好的照護埤塘,所以才會有很多垃圾。」
「我更勇敢的面對困難的地方,不會就去問,也更勇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更加了解到關於埤塘的故事,也可以和家人分享,讓原本以為是水池的爸爸知道原來那些是埤塘。」

為了對埤塘議題更有感,學生們不僅參訪了石門水庫,以及學校鄰近及桃園地區的埤塘生態外,更與三安地區青銀交流學習清理埤塘,越貼近埤塘學生更有使命感,透過最終任務歷程找回埤塘的光榮及創新轉身,學生以廢棄物打造立體埤塘生物的模型且製作埤塘植物杯墊、入班宣導等進行埤塘生態文化推廣,更直接整理校內生態池打造屬於長庚的埤塘生態池。

  

教學策略

「給予彼此等待的時間,沒有標準答案,讓小組的每個人都能傾聽彼此的想法,對於每個回應給予正向的鼓勵,將創意點子疊加,期待能激盪出更炫麗的火花。」
「給予學生們更多的彈性與自由,僅給予學生們大方向後,給予學生們天馬行空想像的可能,不再只有太過強硬的規定,且這個作品又是能 緊扣埤塘主題。」

首次挑戰「設計學習」計畫的桃園市長庚國小教學團隊,以符應現今流行的SDGs 11、15「創造永續城市與社區」,「保護陸域生態」兩大目標,結合校本課程的在地議題出發,設計以桃園特有的「埤塘」生態文化任務,讓學生在任務歷程中不僅學習埤塘環境的韌性,更期望透過成果喚醒在地居民重視埤塘的美及重要性。在任務歷程中,教學團隊結合多方資源,多次的帶著學生透過校外踏查、專家學者入班的策展充電站等方式,不斷灌溉任務養分,讓學生在有鷹架的「設計學習」上恣意地揮灑創意、有使命的擔任埤塘代言人。學生從梳理埤塘的過往歷史到認識現況的樣貌、生態,到展現具體捍衛重拾埤塘之美行動,藉由故事書、踏查訪談資料,設計埤塘吉祥物、製作文創品推廣以及創作各種埤塘生物模型、發想活化廢棄埤塘的「未來埤塘說明書」等歷程產出,一再顯現師生實踐環境永續生態的理念。

  

展覽呈現

第一次參與計畫的桃園市長庚國小六年二班學生為我們展現歷經一個學期探究擁有「千埤之鄉」美名的家鄉-桃園,所執行的多元埤塘任務及成果。學生因任務而開始對於就在生活周遭的「埤塘」更有意識感知並發現問題,以具體及有創意的行動,化身為「金黑埤」小尖兵,為埤塘發聲,努力捍衛埤塘,最終以「玩埤棒棒塘」展覽,透過「小時候的埤孩」、「埤孩去哪了?」及「希埤笑臉」三大展區串起埤塘的過去、現在、未來,也見證他們搖身一變成為埤塘代言人,期待透過這些歷程及創作喚醒在地居民重視埤塘的美及重要性。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