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興隆國小

水圳故事開箱

改變契機

第七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微行動夥伴新竹縣興隆國小,有感於透過任務的執行讓原本以藝術領域老師起頭的計畫開始聯結到導師,再到鄰近學校跨校組成共備社群,從一個班級,邁入全年級藝術創作及成立策展人社團;不斷進化演變的有機體,今年以流經校門口的水圳出發,讓學生在藝術、城市及家鄉之間探索,挖掘水圳的美麗及展現韌性的力量。

情境任務介紹

 

提到新竹縣竹北市,你想到什麼?大家第一個印象一定是科技園區吧!但其實竹北在都市發展的背後,也是有很多生態、歷史文化值得我們去認識挖掘的。為了回應今年度「韌性家園」的年度議題下,教學團隊以流經校門口擁有超過270年歷史的「東興圳」出發,以「川流不息」作為關鍵概念,從去年暑假作業開始賦予五年級全體學生自然觀察家、公民記者等身份,結合學習單及田調完成這條水圳及周遭環境的生態人文觀察日記,再透過課程中的共同討論聚焦,一次又一次,從原型到1.0、2.0版本探討水圳不同視角、觀點的詮釋,最終以共同創作的藝術拼貼繪本,表達出「東興圳」的過往歷史、美麗現貌以及展現從古至今轉化、活化的韌性力量。學生更期待透過這些觀察及作品,喚起不論是原生或是移居的竹北市民,都能投入守護並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讓家園更具包容、安全、永續及韌性。
    

 

任務信

各位小小策展人:

依據內政部公布的數據,竹北市近年新增人口2萬3千人,成為全國人口增加最多的縣轄市,但城市缺乏藍綠帶,易產生空氣污染、水土流失、生態環境退化,威脅民眾健康。位於竹北的東興圳擁有270年歷史,透過保存、政府規劃打造成水圳公園,提供市民休憩的空間。
今年學校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探討「韌性家園」這個議題,邀請你挑戰以下三個任務,並在明年二月,舉辦「川流不息」特展,展現東興圳之美,推動地方凝聚與共識,共下(客語:一起)守護城市綠色幸福。

任務一:古往今來

請你以自然觀察家、文史工作者、公民記者身份,了解東興圳的過去與現在,包括生態系統、歷史文化、環境問題等,學習在多元觀點下,更好的保護和發展周邊藍綠帶。

任務二:綠色幸福

請你參與新竹縣文化局2024東興圳燈節藝術計畫,精心製作及培育一組盆栽,以提供藝術家利用六百組在地居民完成的盆栽進行公共藝術創作,合力展現創造綠色幸福的能量。

任務三:水圳開箱

請你以東興圳為主題,運用多元媒材創作一個水圳故事箱,分享地方的神秘面貌,向當地民眾介紹家園故事,增進在地人的認同感,促進東興圳的永續發展,展現家園的韌性。
 

任務向度關鍵概念創作作品策展思維4C/溝通
榮譽城市公民能總結重要概念或突出的內容,賦予「川流不息」一個獨特的定義。能充分地詮釋主題,呈現作品符合美感的形式,並展現獨特的創意。能反映韌性家園這個議題,並述說具有說服力與渲染力的故事。能利用創作的水圳故事箱清楚地表達觀點,並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同。

 

委託人    
新竹縣興隆國小  校長   葉瑞珠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我覺得最難的地方是要擁有整理資料並組織成一個『故事』的能力,但是經過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同心協力..等方式,讓我克服了這個困難。」
「以前上課很少有機會能夠分組一起討論,策展則是幾乎都是用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
「以前上課老師都是他說什麼,我們寫什麼,但在上『點子實驗室』時,我必須要動腦,或是反向思考,並整合意見,畫心智圖,和一班上課真的不太一樣。」
「有時候小組沒有意見時,就是最燒腦的地方,怕最後絞盡腦汁的答案沒受到老師的許可,但我發現在策展時沒有完美的答案,只要有講到該講到的東西就好。」

學生為了探尋這條就在學校門前的水圳,從任務開展,透過老師暑假作業的超前部屬學習單,以各種角度身分全面性的了解東興圳的古來今往,透過對東興圳的全面盤點理解,五年級12個班級皆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班級所聚焦欲發聲的水圳故事主題,從源遠流長、活力永續、人定勝天到興光燦爛,每個故事主題接圍繞著主角東興圳,卻有著更全面多元的觀點。
    

★展現在表達

「我覺得自己對於事情的要求隨之提高,表達時也變的更有自信。」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到科博館上課,我們參觀了裡面的一些展覽,並聽專業老師講解,那一天下午我和同一組的人介紹了關於疫情的事情,結果令人很有成就感,也讓這段回憶變成我成為小小策展人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自從上完這學期的策展,我發現自己能更好的與同學、老師溝通,也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和組員討論,同時也能依據資料更快畫出一張心智圖。」
「在和小朋友們(2、3年級)介紹時要有比較多的互動,也要將複雜的資料轉為口語化的說法,所以介紹能力可以快速進步,而且也讓人可以看見其他人的優點,所以這類的活動使我印象深刻。」

為了好好為東興圳說出一個有趣且動人的故事,學生以第一人稱擬人化的方式,化身為東興圳棲息的各種鳥類們:例如東興圳的代表,最美的五色鳥,以牠們的角度寫一封信給人類,透過繪製圖像及訴說自己的故事、生長的背景,期許並感謝人類好好守護家園,讓牠們有溫暖的窩,與人類共存打造一個完美的共生共榮環境。更期待透過這樣的藝術創作於展覽上呈現,能讓觀展的小學生用同理的方式引發共鳴。
    

★展現在行動

「我最印象深課是之前我們去東興圳時聽到的導覽,作者的想法讓我大開眼界。」
「這個課程讓我看到更多,同時更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能提出進行討論。」
「小小策展人一起去東興圳看光藝節的作品,大家一起討論一起互相學習,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在做書時,我們因為沒用心完成作品而被不斷糾正,也在老師的教導下做出滿意的作品。」

任務歷程中,學生直接參與新竹縣文化局所辦理的「東興圳光藝節」活動,與參展藝術家合作,以在地居民的角色種植創意盆栽提供進行集合公共藝術創作,透過直接投入其中,以藝術、生態不僅拉近與東興圳的距離,更能體會藝術家的創作精神,學生並在光藝節期間為在地居民提供導覽服務,具體參與公共事務,為家鄉做出實質貢獻。 
    

  

教學策略

「任務目標明確,設計符合學生能力且有感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在暑假當中由家長陪伴實地踏查,完成任務一的田調,讓開學後的教學進行更為順暢。」
「當我們在抱怨學生不會思考時,是否有想過如何透過課堂上的教學互動,讓學生學會思考?這細膩鷹架,教學者也要透過實踐才會得到寶貴的經驗。感謝能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時時有機會和專家學者討教。」

已經是「設計學習」計畫資深夥伴的興隆國小教學團隊,今年度同樣以全年段五年級共350位學生於視覺藝術及綜合活動領域進行任務執行,並成立五年級策展人社團進行最終展覽選件及佈置,並且與文山國小、豐田國小的社會及視覺藝術領域老師組成跨校聯盟,共同發展以探究家鄉韌性的任務設計。團隊為讓學生對於探究「家鄉韌性」的主題有感,從學校門前,之於學生最在地也最親近的東興圳出發,藉由所設計的「探遊~東興圳」學習單作為暑假作業發送,讓家長也能同時投入任務的參與,更直接於開學後接續任務執行有感,透過踏查、觀察東興圳的各種面貌,以及投入參與東興圳光藝節,讓學生都能有感的說出東興圳的萬千風貌,最終以共同創作一本本藝術拼貼繪本,道盡東興圳從古至今,轉化活化的韌性力量。
    

  

展覽呈現

新竹縣興隆國小五年級全體學生為觀眾呈現「水圳故事開箱」特展,透過學生打開故事盒後,為展覽揭開序幕,故事盒中包裹著充滿綠意盎然、人文歷史、生態豐富的「東興圳」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由學生歷經一個學期的任務,藉由踏查、觀察、資料蒐集,一次又一次在課程中討論聚焦,從原型到1.0、2.0版本探討水圳不同視角、觀點的詮釋,最終以拼貼藝術繪本呈現於「流動之美」、「生命之源」及「城市之光」三個展區,展現出水圳源遠流長、生聲不息及活力永續的全面向,帶領觀眾一同進入精彩豐富的東興圳故事。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