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港西國小、長樂國小 學習設計師

自在安居三代宅

改變契機

首次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基隆市長樂國小與基隆市港西國小,由自然與資訊科任老師莊秀卿及羅雅真兩位老師,組成跨校學習設計師社群,共同帶領學生思考在面臨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如何打造一個青銀共居的社區,讓彼此的生活習慣互補加值,同時達到讓辛苦奉獻一輩子的長者能擁有在地自在無礙無齡的生活。

情境任務介紹

 

基隆市長樂國小莊秀卿老師及港西國小羅雅真老師,第一年以跨校社群的模式,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學習設計師,在回應本次主題「無礙無齡」下,帶著港西國小5年級學生探討邁入高齡化的社會現況,農業社會在地老化是自然現象,但產業結構轉變下的工商社會,年輕人外出工作的比例增加,與長輩同住的景象越來越少見,因此該如何創造一個適合長者自在居家的環境,又同時也讓青年人能減輕負擔,宜居的住宅環境,成為港西國小小設計師們的任務使命,被賦予「自在居家智慧裝置自造師」的學生,透過新聞、文獻資料的蒐集等,歸類出「健康」、「自在」、「快樂」以及「自我掌握」等幾大面向,規劃設計出一間前所未見的「自在安居三代宅」,包含魚菜共生休閒水池的「食在地」,「住安心」的RFID辨識門鎖系統,「行無慮」道路感應警示燈,「樂互動」視訊體感互動遊戲,「衣無憂」中央廚務中心等多功能智慧住宅。
       

 

任務信

嗨!各位自在居家智慧裝置自造師:

回想農業社會,長者有兒孫照顧,在地老化是自然現象。但進入工商社會,產業結構改變,加上少子化,兒孫因為工作、求學,未必能和長者同住,無法照顧他們。如何創造一個適合長者自在居家的環境,是很重要的關鍵,有了良好的自在居家安排,就可以讓長者安心的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在地老化」。對個人來說,高齡的居住者能在原居環境、情境終老一生而不遷移,可以擁有熟悉之人、事、物而愉悅自在地生活。對整個社會照護來說,可以達到老有所終,為年長的長輩打造一個連續性照護之退休社區,讓許多人在原居住宅亦有「在地老化」的機會。讓為社會辛苦奉獻一輩子的長者可以擁有在地自在無礙無齡的生活。
因此,今年度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邀請各位自在居家智慧裝置自造師,依據高齡者的生活需求,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自在居家智慧裝置《自在居家》,提供給社區長者體驗。而這個裝置作品要符合以下規格限制:
 

不要
長者可以輕易簡單操作
有自動聯網的功能
能貼近長者的需求
自動提醒的功能
語音輸入達到互動
多種語言(國、台、客、原)
長者複雜操作的裝置
更換電池
成本過高
按壓才能得到資訊
文字輸入達到互動
單一語言



期待你的創意展現!

委託人    
基隆市港西國小  老   師   羅雅真
基隆市長樂國小  老   師   莊秀卿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我們提出很多的想法,便利貼貼滿了整張紙。」
「可以討論,討論的想法立刻用便利貼把它寫出來,再把便利貼分類,我們的構想就形成了!」
「我知道可以從刪去法去選擇自已想要的答案。」
    

★展現在表達

「可以自由的發言,想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
「可以討論,可以發表自已想說的話!同學也都會聽我在說什麼,老師也會 給我的想法意見和稱讚。」
「我知道要尊重別人的發言,別人在說話時要注意聽,這樣才可以知道更多的想法。」
    

★展現在行動

「同學討論要做什麼?我們就一邊想一邊上網查資料,最後就有想法了。」
「我們這一組做了一個自動門,但門要怎麼才可以自動開、關是很大的難題,我們的門剛開始是卡住門框的,後來再調整終於可以活動了,但要把馬達嵌在門框上我們量了好久,最後終於把馬達放在門框上了!」
「我知道怎麼寫程式讓悠遊卡感應後,馬達就可以自動轉動起可以,以前覺得好難的程式,在老師的解說後,變得比較好懂了!」
    

  

教學策略

「從學習設計中,我學到有系統的架構我的課程設計,對於運用在課程中,我更能有條理及有組織的去呈現我的課程設計。」
「盡可能尋求專家的支援,盡力做出最接近學生所構思的作品。」
    

  

展覽呈現

「自在安居三代宅」學習設計師數位任務成果發表是由基隆市港西國小5年1班的學生化身為自在居家智慧裝置自造師,透過蒐集並解讀獨居老人的相關新聞、文獻資料,界定出普遍性的問題及需求,打造出能讓青銀共居、自在無礙的智慧生活住宅。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