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美林國小

薆在溪口-有愛無齡

改變契機

第七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美林國小,教師團隊跟著基金會連續三年深耕在地高齡議題,今年在「無礙無齡」的主題下,延續去年關注長者其「愛與歸屬」的需求,透過訪談社區日照中心長者們的困境及日常面貌,以「有愛無齡」出發思考,設計出讓他們能生活更美好、便利的寶典,開啟溪口地區生活無礙,自在無齡的美好篇章。

情境任務介紹

 

人口老化,人口外移,許多資源正遠離著溪口,進入高齡社會了,設備上沒有跟上,心態上沒有改變,讓人感覺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了,窒礙難行;美林國小的教師團隊思考著,或許藉由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貢獻自己的想法,可能讓這個城鄉更友善、更宜居。

五、六年級兩班16位學生化身為溪口鄉的宜居規劃師,透過真實探訪社區日照中心的高齡者生活,整理分析高齡者的需求與困境,透過反覆討論思辨,轉化由文字、圖畫,量身打造協助在的長輩們風華再現的各式方案;這份超有使命感的任務,轉化成一份份前所未見的生活寶典,並為此寶典創作立體作品為原型,學生們再回頭邀請長者,分享使用方式,過程中將長者經驗轉而優化作品,老少的交流對話,開啟長者的思考想法,也帶給孩子自己面臨未來年長生活的多元啟發。
    

 

任務信

嗨~各位小小宜居規劃師,您們好!

「薆在溪口-有愛無齡」,夕陽西下,英雄遲暮,為了解決嘉義縣溪口鄉榮光堂日照中心長者與溪口長者的問題,讓長輩尋找自我價值,發光發熱,並打造眾人持愛的宜人宜居生活,為長者也為家鄉打造宜人宜居有愛的新生活,因此需要你們群策群力,深入認識、了解、訪談、解析、設計、解決、發展……如小草般蔓延善意,幫家鄉遲暮長者,設計一個宜居的家鄉、安全的家鄉、也讓長輩能不被年齡所限,能發揮價值的家鄉。

任務一:噯-在生活:走訪榮光,尋找噯

實地探訪,經由訪談訪問榮光堂長者與社區長輩,藉由食、衣、住、行、育、樂生活情況,繪製長輩生活圈,認識銀髮需求,了解過去長者的榮光與現階段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任務二:曖-內含光:身型有礙,心靈無齡

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透過集思精煉,辨思澄清何謂「有愛無齡」,還有我們可以如何協助長輩再展風華。

任務三:靉-解(創)生活:創思想法,連延愛意

體驗長輩生活方式後設計方案,解決長者的阻礙與困擾,協助佈置家鄉長者創意安全生活圈,並協助長輩認識自己的價值甚或培養價值,不因外在環境或心境的限制而自晦,助其保存光芒,再現光芒,並把設計後的成果,反饋給我們構思的長輩們,讓他們感受我們的心意,並在社區中推廣實現。

任務四:璦-在溪口:最終策展,典愛流傳

依據任務三的方案執行經驗,再現真無礙的寶典,完成展品「璦在溪口-生活寶典」。可以與你覺得性質比較相近方案的同學或學長姊弟妹,共同創作。最終產生連結完成「薆在溪口-有愛無齡」的特展。

以上四個任務,相信你們一定辦得到,期待我們這學期的最終能共能共同展出,透過你們的實際社會行動與最終的策展,讓這樣的愛與關懷概念在溪口發酵,在生活上、環境上、心理上、社會上等破除「障礙」,成就「薆在溪口-有愛無齡」。

※作品規格

不要
要二維以上規格的作品
要以長者的分享為基礎
要能呈現你與長者間的互動歷程
要添加自己的創新或反思想法
要以多元的方式發表
不要只有單純文字或聲音
不要只是記錄或重現
不要只有展現單方面的部分
不要只關照自己或互動平敘
不要只呈現單一樣態作品

 

委託人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美林國小        校    長  張志郎
美林國小   設計學習教師團隊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如何做出最好的?因為那時的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只能請老師和同學提出看法,激發我的想法繼續做下去。」
「我覺得上策展課程最難的地方就是寫導覽稿,要克服困難只能努力一直想一直想,想不出來的話就只能問老師。」
「點子實驗室很有趣因為可以自由發揮,有的時候可以倆倆合作。」
「可以用長輩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也比較會說台語了。」

為能打造協助長輩風華再現的各式寶典,學生透過蒐集長者訪談後的資料,開始思辨努力找到問題及解決方案,同時轉化成圖文寶典,可能在歷程中會因為自身經驗的不足而卡關,透過老師的各種充電站,不斷的給予鷹架,讓思考過程有往前的動力及養分。
    

★展現在表達

「我覺得最難的地方是去採訪長者,因為語言不通,說話小聲….讓我很困擾,最後我們去求救主任來幫忙讓長者放鬆的說出來。我學到主任和長者的說話技巧,要多讚美。」
「語文能力變強了,可能是因為一直寫導覽稿造成的,我感覺我的社交能力也變強了,因為要去採訪,跟一大堆陌生人說話。」
「去採訪老人的時候,他們會稱讚我們的成品並提供意見。」

學生為了要努力蒐集到社區日照中心長者們面臨的真正困境及切身需求,並將所創作的寶典原型作品進行使用者分享;在語言有所隔閡的狀態下,過程中努力尋求幫助,找老師找同學,找支援、找素材來幫助溝通;精進表達能力,同時也找到了修改優化作品的靈感。
    

★展現在行動

「去柴林腳基金會時候,那裡的長輩對我的作品有興趣,看到他們很開心,讓我有很大的成就感,讓我更想繼續做下去。」
「我的手作能力變強了,因為要作出想像中的那一種感覺,其實很難,想的一定比做的簡單,所以中途我重做好幾遍。」
「策展課程要提出一個具備自己特色的作品,因為不能抄別人家太多,我的解決方法是可以把別人的設計放一點下去,再加上自己的想法。」
「我的自發性跟自主性提高,不太需要老師的提醒和協助就能完成大部分的作品。」

學生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實際將自己的作品發表給需要的人,長者非常喜歡孩子們的作品,在互動中唱歌、跟著體能活動,還留畫作在學生的作品上;如同商品發表會的實際操作,不僅讓「客戶」心滿意足,也讓創作者有了深深的成就感及未來持續創作及改變現況、創造美好未來的動力。
    

 

教學策略

「教學技巧:團體探究、便利貼集思、思考原型、提案說明;學習型態:團隊合作、貢獻技能。」
「參與設計學習,不同於過往的是大量放手給孩子進行,讓他們從同儕與手邊資料先找資源,提創意,再介入。這最重要的改變是一顆來自希望找到孩子想做的一件事,從旁協助他在這件事上找源自於內在的『專注』、『亮點』、『創造思考』、『動力』與『學習的可能性』。」

已經是第七年參與「設計學習」計畫的資深學校,透過真實問題情境任務,串聯關鍵概念進行師生的教與學,融入至校訂課程中進行實施,教學團隊著重於陪伴、對話的學習歷程,扭轉了部分學生在學科課堂中難以投入的風景,轉而在「設計學習」計畫的課程中堅持認真,且激發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更能與老師侃侃而談,與長者交流互動,投入自己的創意及心力,學生們一件件的作品漸漸成形,也象徵著孩子們主動、獨立、思辨的成長,這些回饋都讓教學團隊看見啟動學習的種子,在學生身上慢慢發芽;而共同耕耘三年高齡者的議題,也於在地社區日照中心、長者們身上掀起漣漪。
    

 

展覽呈現

「薆在溪口-有愛無齡」由美林國小五、六年級兩班的學生所共同策劃。學生為在地長者量身打造能讓長輩們便利、自在、幸福生活的寶典,透過與長者實際的交流對談,並將打造的原型作品分享於長者獲得實際回饋後,更深化以藝術創作詮釋寶典意涵;展覽將16件寶典以三展區:心、花、開;展現解決長者孤單、食安、養寵物等心靈問題、呈現培養長者體能超越自我的寶典、以及幫助長輩開拓視野透過3C與新時代接軌。「薆」是孩子的愛蔓延社區,蔓延日照中心,三展區以藤蔓串聯,葉子與花開意象,連結心花開,起心動念,貫串全區,呈現孩子思索再思索的創意,一步又一步前進的歷程。
    

    

 

教師發表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