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僑樂國小

愛的支援前線

改變契機

第一次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僑樂國小,今年度以「數位任務」的執行,引導學生跳脫資訊課程偏重學習技術、程式撰寫的面向,而是以真實情境出發,解決身邊的長者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困擾及問題,透過設計打造一個貼身的智慧裝置,藉此以達到老人家們的生活無礙,進而讓各年齡的人皆能共同自在無慮。

情境任務介紹

 

僑樂國小在過去的資訊課程中,大多讓學生著重編寫程式的技術提升,以及多依照教師的想法及設定去解決生活常見的問題,並且老師大概都已知道了既有的答案,因此藉由此次參與「設計學習」計畫,期待讓學生自行發想,並透過實際的使用者訪談,發現問題進而解決,期待可以累積學生面對未來挑戰的基本能力。

在「無礙無齡」的主題架構下,老師從長者的生活觀察出發,當數位科技時代來臨,學生手邊十分熟悉且常接觸的科技產品,是否都適用於每一個人?尤其是自己家中的長者?又是否有真切立即的解決其所困擾的問題?這次任務由5年級14位數位設計師,從身旁親近的阿公阿婆出發,觀察並訪談他們生活上的習慣及需求,以「愛的支援前線」為任務,打造出前所未見「超即時超方便又好看的攜帶裝置」的劃時代產品。
    

 

任務信

Hi!各位數位設計師大家好~~:

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有許許多多的方便與不便,當數位科技時代來臨,每次發表新的科技產品,入手雀躍興奮之餘,有沒有想過家裡的阿公阿婆也能透過這些科技產品來一起改善生活、分享生活呢?
家裡的長輩有的時候走比較不穩,需要人攙扶才能使用洗手間;有時候倒杯茶走了好遠好遠,乾脆就不喝水了;如果有能立刻幫他叫人的按鈕、監控心跳健康的儀器在身上,也許他就不會跌倒或是腎發炎、甚至是要快快直接送醫院了…看起來還很健康硬朗的長輩,如果能擁有這樣的隨身健康器具,我們是不是也能跟阿公阿婆一起過著愉快的生活、更久更久?
大部分的長輩其實都願意嘗試去接觸擁抱新科技來改善生活,但是往往羞於啟齒或是覺得請教別人會造成別人的麻煩而不願意使用新的產品;也或許是這一些科技產品往往只追求新潮或是沒有讓大家用起來都輕鬆愉快;也可能是想用的功能卻偏偏太複雜很難找到。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曾經發現到,當長輩或身邊的人學會使用一些新東西時,其實彼此的生活也更愉快、順利了呢?
這個學期,我們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邀請各位數位設計師在111學年度上學期結束前,完成「愛的支援前線」的數位任務,為阿公阿婆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  超即時超方便又好看的攜帶裝置  」,打造出劃時代新產品吧!
三方面達到『共享』,更創造出永續『共存』的未來。

數位任務 成果發表規格 √要能解決阿公阿婆的需求及解決其困擾的

YES√裝置要可以隨身攜帶
√裝置要能即時發出聲響或訊號
√要有適當的操作空間
√要讓阿公阿婆覺得(問使用者!)操作很簡單
√要讓阿公阿婆覺得(問使用者!)戴起來很舒服
√要能與阿公阿婆的生活使用習慣結合
√要讓阿公阿婆覺得(問使用者!)帶著也好看的
√要能定期記錄阿公阿婆使用時的健康狀況
√要能從70公分高的桌面掉下去也還外殼完整且功能正常
NO×不要難以操作
×不要脫離阿公阿婆的生活經驗
×不要高成本而無法以學校現有設備與一般常見的美勞材料完成
×不要讓阿公阿婆覺得(問使用者!)帶著/戴著不方便的
×不要讓阿公阿婆感到使用時會不自在(問使用者!)
×不要露出任何一條電線
×不要太重戴久了會不舒服的(問使用者!)
×不要看起來很奇怪(問使用者!)或太大
×不要每天都得充電才能用
×不要有任何容易分離的接縫
 

期待大家能夠與家裡的家人們一同完成這個前所未見的數位任務,並讓這個創造歷程充滿樂趣與想像,Do your Best!

委託人    
苗栗縣造橋鄉僑樂國民小學  校    長  許嘉勳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主任發給我們點子筆記本,可以讓我們把學習單張貼在裡面,可以寫我們討論、記錄過程,把點子記在上面。」
「我們在點子實驗室的課程中需要用不同的想法,為老人服務。」
「最一開始不知道要做什麼。我們原本要做機器人,但發現做不出來,所以又換了一個主題,然後我們想做伸縮手臂,但主任問我們說:『這有符合主題嗎?』,後來我們想想並沒有,經過老師教導我們最後決定要做老人夜間呼叫鈴。」
「我覺得想作品的功能最難,要一直修正,才能把作品做出來。」

學生藉由社會事件及實際訪問高齡者,以同理心了解、討論歸納出老人在生活上會遇到的各種困難;接著從大師作品中看見創造及想像力,透過解析問題,發想創作可以實際解決的貼身裝置,學生由學校現有的科技資源出發,不斷的改良、除錯;反覆與使用者進行驗證,以確保做出最適用的裝置作品。
    

★展現在表達

「練習發表的時候,一開始不熟悉,後來經過多次練習才越來越熟練。」
「我覺得執行任務歷程中最難的地方是做海報,因為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們大家一起討論克服這個困難。」
「我學會了傾聽,也接受他人的意見。」
「分享當天,教授來賓來學校看我們發表很緊張,但是最後來賓說我們表現不錯,覺得很開心。」

學生在同組內討論裝置時,需要清楚表達自己認為用來解決高齡者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該有的功能並如何兼顧可行性;需求的釐清及對症下藥是商品設計師須具備的最基本能力,功能的開發需要花費時間,因此要如何讓設計理念能取得認同十分重要;而原型作品的發表時,更需集結大家具體的建議,才能改良完善。
    

★展現在行動

「在這一次的任務中我們做的0.1.0版做失敗了,但我們去再一次訪問老人,來克服這個困難。」
「我覺得我學會了使用Quno和IFTTT,還讓我學會如何發表。」
「在任務的過程中我們做了0.1.0、0.2.0、0.3.0版,經過不斷的改進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學會團隊合作,大家發揮自己的專長,把作品做出來。」
「點子實驗室採取手動實作的方法,而不是只跟我們講原理,讓我們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還有什麼不足。」

學生著手發想能讓高齡者使用的裝置時,從手繪設計圖,進而到應用micro:bit以及廣達《游於智》教具Quno,結合紙板現成物設計製作可解決問題的裝置原型,並透過讓使用者試用來優化產品,因此進行了好幾版的更新,以確保打造出一個前所未見「超即時超方便又好看的攜帶裝置」的劃時代展品。
    
 

教學策略

「過去的教學常常是由老師自己根據學生的能力,設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和目標,教師可以事先準備課程。但這次的教學設計,學生必須根據實際的問題去解決問題,老師只是從旁協助,但又要適時引導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的想法兼顧可行性,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大挑戰。」
「最大的改變是我學到了一種新的教學設計,而且這種教學法可以訓練學生如何和同伴表達和溝通自己的想法,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同時也要像未參與同組任務的同學介紹自己作品的功能和想解決的問題等。這些都是過去學生獨自學習所較少學習到的技巧和學習態度。」

第一次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僑樂教學團隊,同時也是廣達《游於智》計畫的學校,學生有學習基本程式語言能力的課程,以及學校已既有的數位硬體教具Quno、micro:bit等,因此期待透過參與此次「設計學習」計畫中的「數位任務」,讓學生所學的數位技能化為實際運用實踐於生活中,能解決問題的工具,同時也透過實際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同理探究的能力。教學團隊設計任務歷程中,強調任務信的重要及幫助,不僅讓學生重視自己的角色及責任,藉由訪問及社會新聞資料蒐集,同理感受並發現問題後,不斷以任務規準,檢視欲解決的問題是否合乎對象、是否切合主題,雖在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下創作,但同時不斷檢核是否合乎可行性,也藉此優化精修改良出最終可行的產品。
    

 

展覽呈現

「愛的支援前線」成果發表會由5年級共14位學生擔任數位設計師,從身旁最親近的阿公阿婆出發,訪談、觀察他們的生活需求,並結合學校硬體資源:廣達《游於智》教具Quno、micro:bit打造出三組「愛的支援前線」作品,協助阿公阿婆生活更自在。三組學生以簡報、模型操作,讓人看見他們如何從1.0版、2.0版、3.0版修正歷程,傾聽同學建議,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打造出最終作品:分析偵測跌倒原理所設計的「老人跌倒求救鈴」、能即時傳送需求與改善阿公睡眠品質的「老人夜間呼叫鈴」、以玩偶造型結合錄音筆功能陪伴阿婆的「陪伴鴨」。
    

    

 

分享影音檔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