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板橋國小

寂寞D-Day

改變契機

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策展任務的新夥伴板橋國小,透過跨世代共有的情緒、心理狀態-寂寞,連結自身與長者;期待學生能透過任務執行深度了解長者老化的心靈狀態,並進一步同理理解寂寞不專屬於高齡並解讀寂寞。最終以具體的方案及行動,放入「解鎖寂寞」方盒中,作為讓所有人能追求心靈健康的參考或建議,以達到生活無礙,進而自在無齡。

情境任務介紹

 

「寂寞」是什麼?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心理狀態?我們總覺得老人家是最寂寞的一群人,但隨著新冠疫情肆虐的這幾年,似乎這是個大家共同面臨的議題,該如何打破這人與人,人與自己之間存在的距離,新北市板橋國小藉由與長者間的互動及探究,共同解讀寂寞,共同為寂寞找出解方。

板橋國小位於新北都心,除了少數的三代同堂家庭,學生少有機會與長者相處,對於年長者存在著許多刻板印象,情感也顯得疏離;因此期待本次學習任務,6年13班學生透過訪談家中長者、學校高齡志工及社區創新服務的長照機構「銀光咖啡館」,深入了解長者老化的身心靈狀態、生活樣貌,思索寂寞不專屬於高齡;進而一同探究寂寞並找出適用於全年齡的解方「陪伴」及「關懷」,書寫愛的故事、創意製作收藏至一個個前所未見的「寂寞解方盒子」。
    

 

任務信

各位「寂寞D-Day」小小策展人:

「魔鏡魔鏡,世界上最美的人是誰?」你聽過這句話嗎?你喜歡鏡子前的自己嗎?想像過老後的容顏與心情嗎?走出校園,社區裡有間「銀光咖啡館」正等著你一起來了解、關懷高齡長者的生活。
這學期我們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邀請各位參與「無礙無齡」系列課程,一起解鎖本世紀最深沉的寂寞共感。請抽絲剝繭,透過訪談讓長者的智慧銀光閃耀;請集思廣益,透過藝術創作搭建情感連結的橋樑,策劃一場前所未見的「寂寞D-Day」特展,保存與分享在這時空交織的板橋,讓城市變得更加光彩、溫暖。

任務一:魔鏡魔鏡

請回想白雪公主的故事,想一想如果你是皇后,對著魔鏡時腦海裡在想什麼?心中害怕什麼呢?請試著畫上老妝,用身體表現出「老」是怎麼樣子?
接著,請小組夥伴共同設計問卷,一起前往銀光咖啡館與高齡長者溫暖對話,希望透過訪談能進一步了解長者的日常生活與心理感受,對彼此都有更多的認識與熟悉。訪談後,請思考並討論,想像中的老後生活與實際訪談的結果有多少落差?透過問卷的結果分析,理解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寂寞感每個人都曾有過。

任務二:寂寞盒子

寂寞是什麼?寂寞看得見嗎?寂寞的感受有時說不出口,有的人以文字抒發,寂寞藏在字裡行間;有的人用畫筆揮灑,以色彩、線條構築,寂寞躍然紙上。請找一找,有哪些畫作讓你感覺到它的寂寞;請說一說,你對這幅畫的想法與感受。 
接下來請小組夥伴共同設計,打造一個盛載著寂寞的盒子。請將訪談時所收集到的資訊、個人的經驗等等,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於紙盒內外。

任務三:寂寞解鎖

盛載著寂寞的盒子該怎麼解鎖呢?請與小組夥伴腦力激盪,學習長者的智慧、找尋各種可能性,寫出告別寂寞的提案,將具體的方法裝置於盒內,供所有人參考。期許你們不僅了解、同理他人的需求,也能覺察、接受自己的內在感受,並積極地實踐,在生活中找到愛與歸屬。

►作品規格
不要

任務一 
1.畫出自己變老的模樣,並說出感受。 
2.問卷設計時要兼顧訪問禮儀。 
3.訪問時要觀察細節,無論是外在的形貌或內在的感受。

任務二 
1.找出自己覺得有寂寞感的畫作。 
2.設計一個表現寂寞、盛載寂寞的盒子。
3.要加入訪談的發現,呈現寂寞的原因。 

任務三 
1.消除寂寞感的提案。
2.要有可行性,最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到的事。 
3.要裝入任務二製作的盒子當中,共同展示。
任務一
1.隨意變裝,沒有想法。 
2.只有文字紀錄。 
3.未訪問先下結論。 

任務二 
1.沒主見,人云亦云。 
2.不能只有圖畫或文字。 

任務三 
1.不能只有文字。 
2.難度不要太高。
3.盒子無法操作、互動。
委託人    
新北市板橋區板橋國民小學  校    長  華志仁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點子實驗室上課時會讓我們討論讓我們發表討論的結果,老師並不會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利用討論和查資料讓我們記下當時的結果,之後再討論成型。」
「化老妝的課程是一個有趣的課程,不僅可以知道變老後自己是長怎樣,也可以知道畫上老妝後臉部的變化,因此讓我學習到了很多變老後的事情。」
「頭腦更靈活,也讓自己更有想法,更可以去了解別人的心情與感受。」
「我一開始認為寂寞是一片黑暗的空間,一個人孤單坐在那,但有了這次策展,我察覺到真實寂寞也有許多繽紛的色彩,只是因為還沒走到寂寞的盡頭,把大門打開,發現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

為了探究心裡的感受,學生從認識、察覺自己的狀態,以自畫像及化老妝開始,觀察到皺紋、臉部表情映照的情緒等等;也在任務執行的過程,更進一步拉近長者與自己之間的距離,並且有機會共同討論、思考抽象的議題,透過資料及訪談蒐集,各種詮釋、論證,慢慢聚焦對於「寂寞」的觀點。
    

★展現在表達

「我覺得我的口才能力變得更好,也更有完整的思考,表達能力也更進一步了。」
「我採訪的阿嬤,他覺得寂寞是一種享受。」
「我們對老人的認識多來自於家人,有的是自己的想像,如果要更認識他們,最好去訪問他們。」
「我覺得最難的地方是寂寞的內容,因為我自己很少有寂寞的時候,所以我們就去訪問長者,發現不是所有長者都會寂寞,也不是所有小孩都不會寂寞,經過訪談我們對寂寞有新的了解。」

為了讓學生可以與社區長照機構「銀光咖啡館」長者們互動的更加自然且有意義,教學團隊先以課程鷹架學生訪談問卷的設計以及技巧的練習,在兩次前往「銀光咖啡館」與長者間的互動,學生在阿公阿嬤們身上不僅挖掘了很多的故事、學習到面對生活的態度,更蒐集了對寂寞感受的回饋。
    

★展現在行動

「我們全班一起到銀光咖啡館拜訪長者們,因為我第一次跟不認識的長者接觸,讓我從一開始的不知道慢慢的了解寂寞。」
「策展課程讓我的動手能力變強了許多,如策展佈置中有很多東西需要動手去做,例如人形立牌、對話框、情緒拼圖等,在製作這些物品的時候美勞程度也有一點點增加,因此我覺得動手能力是我最大的改變。」
「上策展課程時得一直腦力激盪,要想出策展物件、名稱、解方..等許多事情,因此我們時常聚在一起討論,互相交換意見,藉此來克服想不出答案的煩惱。」
「和同學的合作變得更有默契了,分配任務時也越能主動爭取想要的任務。」

學生先透過捏塑,嘗試著將抽象的「寂寞」概念具體化,以此作為原型;之後再與小組討論聚焦以及與銀光咖啡館長者們集思廣益,每個孩子以文字書寫自身愛的故事,結合藝術設計創作出具創意的寂寞解方盒子,讓解決寂寞的方法更加具體化;最終共同合作一起在展覽布置、鋪陳及選件中實踐創意。
    

 

教學策略

「課前準備需要更有條理與脈絡,同時,因為需要大量的討論時間,更需要時時與導師合作,請導師多運用零碎時間進行後續延伸或統整,時間的掌握度隨著學生狀態,較難以掌控在原先預設的時間,會壓縮到班級原有的課程,因此,與夥伴老師隨時討論,即時調整課程變得十分重要。」
「以往的課程看見的多是孩子在學業上的努力,此次,看到更多是孩子的創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可貴的是小組合作中,慢慢會聽見他們對同學想法的驚嘆與鼓勵,整體呈現一起努力的向心力。」

首次參與計畫的板橋國小教學團隊,以內心情緒、心理狀態的「寂寞」引導學生心靈探索及生命議題,這難上加難的挑戰,對團隊而言需要的不只是自覺,還要有願意改變的勇氣,及夥伴合作的默契。團隊透過老妝的體驗來引起學生動機,讓學生理解老化、定義老化,進而同理打破對長者的刻板印象;接著探究「寂寞」,由繪畫作品中,解讀寂寞意象,也透過藝術捏塑創作將抽象具體呈現,同時藉此訓練學生以藝術創作表達內心的情感。在奠基這些課程鷹架後,實際走入社區「銀光咖啡館」與長者真實互動,透過觀察、交流「寂寞」之感的觀點,不僅延伸學生的學習場域,更進一步了解長者的生活狀況及需求;最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反思比較,並以「寂寞解方盒子」的藝術創作,實踐解決寂寞問題。
    

 

展覽呈現

「寂寞D-Day」是由新北市板橋國小6年13班的學生所策劃而成,以跨世代共感「寂寞」做為任務目標;寂寞作為一種情緒,該如何而知?學生從認識、察覺自己的狀態,以自畫像開始;接續透過到社區的「銀光咖啡館」實際與長者進行訪談,藉由深度了解長者老化的身心靈狀態、生活樣貌,思索寂寞不專屬於高齡;與長者討論、解讀「寂寞」,最終以「包容」、「陪伴」及「溫暖」來擁抱寂寞感受,並將自身的故事設計製成一個個解鎖寂寞之盒。任務的歷程,透過四大展區「不一樣的我」、「真心話」、「無礙無齡」及「擁抱自己的感受」,期待觀眾在看完展覽後,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寂寞解方。
    

    

     

教師發表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