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臺南市二溪國小,這次與第一年參與的臺南市保東國小,組成「二保」團隊一同參與「數位任務」,藉由關注在地社區以務農為主,且同時遭逢疫情的獨居長者們的身心靈健康狀況。如何保有規律且自在的健康生活型態,成為學生們投入的任務目標,期待透過自己的探究及創作,讓長者們都能生活無礙,進而擴展至自在無齡。
臺南市二溪保東兩所國小都是第一年參與設計學習的「數位任務」,在回應本次主題「無礙無齡」下,關注到學生們所在的社區型態,因面臨年輕人口外流問題,而有些選擇留在家鄉長者們的獨居狀況,再加上近年新冠疫情來襲,長者們鮮少出門,可能在許多行動、互動溝通上被凍結了,長期使用3C產品的狀況,也都將導致記憶力、思考力減弱等問題,人與人之間身心靈的距離彷彿變得有些遙遠;因此今年透過「二保/寶」學生團隊,將化身為「身心靈tri動力設計師」,在任務中從體驗、觀察到訪談,整理出長者在身、心、靈各層面逐漸消失的能力,藉由分析大師作品的創作理念,吸取產品經驗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結合學校現有的運算思維課程,以數位裝置設計並實際製作出一個前所未見的「身心靈Tri動力數位裝置」。
因為疫情日益嚴峻,大家都足不出戶,缺乏行動力、溝通力、互動力、連結力……等,甚至見面機會減少,人與人之間身心靈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遙遠,加上長期使用3C產品,導致記憶力、思考力減弱,生活和身心健康均大受影響。
疫情期間,你有多久沒有牽起阿公阿嬤的手?你有多久沒有和阿公阿嬤聊聊天?你關心過阿公阿嬤的身體嗎?你知道阿公阿嬤的需求嗎? 你知道怎麼幫助阿公阿嬤動起來嗎?想想看,到底是不想動還是不能 動?又是什麼凍住了彼此?思考一下如何解凍我們的身心靈吧!
「身」是什麼:活動力、互動力、肌耐力?
「心」是什麼:感受力、溝通力、情感力?
「靈」是什麼:連結力、記憶力、思考力?
現在,廣達文教基金會與學校邀請各位身心靈Tri動力設計師,為「二保/寶」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身心靈Tri動力數位裝置」,啟動二保/寶的身心靈,讓我們的Tri動力催落去。
YES |
1. 要二保/寶容易使用 2. 要能使用兩種以上的語言說明 3. 要能與二保/寶的生活經驗結合 4. 作品要符合身心靈tri動力 5. 遊戲時間介於3至5分鐘 6. 需有明確的規則說明 7. 要製作使用者滿意度調查表 8. 要全齡適用 |
NO |
1. 不要讓二保/寶操作裝置有挫折感 2. 不要讓二保/寶難以進行操作裝置 3. 不要讓遊戲操作偏離身心靈tri動力 4. 不要有年齡限制 5. 不要花費過於昂貴的材料 |
「我們透過觀察,發現家中長者缺少的地方偏向肌肉,所以我們決定做肌耐力的輔助設計作品。於是我們找了大師作品,參考了『機場上的運輸帶』來製作我們的遊戲。藉由拿取物品刺激長者肌肉的使用,增加他們的肌耐力。」
「我學會從多方面切入問題,並且從核心翻轉問題本身,在從旁慢慢解決,做出優良的產品,我還學會了團隊合作,這讓我受益良多。」
「我和夥伴的解決方式不同,所以導致了紛爭,但我還是把我和夥伴的解決方式統整起來,去思考看看誰提出的方式比較好。」
學生們從觀察長者的生活到與他們進行訪談聊天的種種內容中,不管是藉由ORID焦點討論法開始進行需求及問題的界定,或是透過完成一份「身、心、靈Tri-動力數位裝置」的企畫書,都是將自己與夥伴的思考、辯證及想法圖像文字化;且透過這樣的過程達到檢視產品是否符合規準的設定。
「我覺得最困難是訪問社區長者及家長並統整訪問內容,因為大部分的受訪者都會很謙虛的回答,但其實並沒有說出他們自己真正的不便,所以,我們絞盡腦汁的想出能夠讓受訪者們回答出他們真正不便的問題,於是我們改變角度,以受訪者的角度來想問題。我們也和同學模擬受訪當天,經過多次失敗及挫折。」
「為了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想法及設計理念,我們可以把模擬圖畫出來。」
為了要將想法及設計理念落實實作出來,藉由運算思維的關鍵步驟,學生將蒐集的問題拆解,找出相似度或關聯予以分類,針對核心問題,繪製模擬設計圖,接著實際撰寫程式驅動數位裝置,並以詳細的流程圖呈現解決問題的步驟及程序、程式運用的模式。
「製作這個數位裝置我們一直不斷遇到許多問題,馬達的電線一直掉、車子不好移動以及顏色感測器無法計分。我們後來將馬達和電線焊在一起以及將車子的軌道挖大才解決這個問題,可惜的是我們仍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顏色感測器的計分功能修好。不過我們認為有了1.0,就一定會有2.0,所以我們覺得如果時間夠的話,我們可以讓它無限接近完美。」
「我們到大內日照中心來服務老人,我們的遊戲要用肩膀,可是有的老人他們都不動肩膀,所以我覺得我們要改進我們的遊戲障礙物。」
「透過訪談量身訂製語音機器人的資料庫,搭配我們的聲音,讓長者感覺更窩心,好像我們真的在她旁邊。」
為了要讓自己所設計出來的產品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學生們從訪談長者所得的資料,透過小組腦力激盪後,撰寫設計理念、目的,並從參考大師作品來獲得靈感,從原型嘗試開始再到日照中心讓長者實際體驗來進行作品的優化,在測試失敗、修改、再測試過程中不斷來回,努力實踐屬於自己最前所未見的大師作品。
「以往教學大多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討論或動手的機會較少,屬於較被動式學習,但廣達設計學習這個課程,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透過討論思考、集思廣益,及分工合作、動手做…等方式來學習,是屬於主動式學習,而老師只是引導者的角色而已。」
「我們學習到如何調整課程來因應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困難,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彈性和自主性。這讓我深刻體驗到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隨時調整和改變,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期望。」
去年曾經參與過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二溪國小教學團隊,今年度首度挑戰「數位任務」,攜手保東國小跨校合作,藉由彼此不同的專長、經驗,互為教練,並整合由基金會所提供的兩項教育資源:廣達《游於智》計畫、「設計學習」計畫。保東將此次的任務主題結合融入校定「旺萊實踐家-旺萊PBL、數位敘事」的課程,而二溪則是融入全年段「健康課程、運算思維」課程;為了讓學生對所關注的對象高齡者能加同理,安排弘道老人基金會的彭祖體驗,讓學生有相似身體感受體驗來與長者進行訪談;任務歷程中透過大師作品、以及規準幫助學生發想、聚焦到修正所設計的產品,也透過EduVenture VR增能課程,帶領學生們發揮團隊精神腦力激盪,從創意發想、情境分析、程式流程圖設計、程式編撰、成果口頭發表,具體呈現如何運用資訊科技解決生活問題及實踐創意實作的能力。
「身心靈tri動力–催落去」數位展是由臺南二溪國小及保東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共同策畫出的展覽,關注疫情期間高齡者被凍住的身心靈,為了要讓高齡者能更自在生活,學生透過一個學期的探究,找出二溪、保東阿公阿嬤最需要被解凍的八種力-聽力、感情力、肌耐力、咀嚼力、記憶力、注意力、行動力、心引力,並向大師學習,從大師作品中尋找靈感,展現設計學習計畫DBL六又二分之一的原型嘗試,不斷精進、修正的學習精神,最終創作出九件作品「秋明山車神」、「閃靈快手」、「記憶力武士」、「Remember Me」、「猜猜我是誰」、「聊心‧療心」、「飛翔老人」、「關心你我EACH來」、「悅生‧樂聲」,盼能喚起阿公阿嬤對生活持續熱情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