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屈尺國小

宜齡家園。馨居落成

改變契機

屈尺團隊第二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有感於前次參與的過程,不僅翻轉老師們課堂上的教學習慣,學生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思考學習,而家長更是從學校及孩子身上看見不同的學習樣貌,因此教學團隊期待今年再度精進教學模式持續翻轉,也希望透過高齡化與社區發展的議題討論,由孩子的視角了解屈尺地區居民對環境的想像及盼望,共同達到空間無礙,幸福無齡。

情境任務介紹

 

位於新北新店山區的屈尺國小,教學團隊有感於在地交通的不便利性,醫療建設不足,社區的獨居老人比例漸高,多數的年輕人移居別處工作,因此透過此次任務執行,在「無礙無齡」的議題架構下,讓五年級的屈尺孩子關注所處的環境、社區到家園。

從「宜齡」的關鍵概念出發,欣賞大師案例理解到每個人都可以為社區帶來改變,進而透過走踏社區、觀察生活環境,檢視人口結構的組成,到訪談各類型居民、工作者了解各種限制及需求後,學生討論定義出三項「宜齡」的具體要素,並同時記錄下不符合「宜齡」條件的空間;最終以集結眾多在地心聲及自身理想的創意觀點,將想法轉化為3D實物模型,打造全方位「前所未見」屬於屈尺在的「宜齡家園」。
    

 

任務信

親愛的屈尺里長助選團隊你們好:

現代的社會以年輕人為主軸,高齡者因為體力衰退沒有競爭力,社會地位較低,是容易被忽略的弱勢群體,加上年老身體健康逐漸亮起紅燈,需要更多的醫療資源,如果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可能造成家庭與社會的沉重負擔;然而,因為時代背景不同,年輕人與長輩思想觀念相差甚遠,對於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薄弱,年輕人結婚後多數會自組家庭,未與父母同住,造成獨居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多。
我們的屈尺社區,本身交通較不方便,商店不多導致購物的選擇很少,社區也無醫療機構,且這裡不如都市地區工作機會多,年輕人口多移往都市定居,社區裡老人獨居比例愈來愈高,住宅也過於老舊,多種現象顯示,居住在屈尺社區有許多不便。如今,身爲屈尺里里長的團隊,請你們思考如何保護我們的社區居民,建立一座適宜所有人居住,健康安全、舒適自在且可以終身學習的家園,將屈尺社區變得更好是我們一起努力的方向。

請各位小小助選團隊成員,共同規劃與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宜齡家園。
 

🌱任務一:「家園健檢」

定義出屬於自己的「宜齡」三項要素,從生活環境中去觀察,並記錄下不符合自我定義的「宜齡」條件之空間。

🌱任務二:「量身打造,屬於你們的『宜齡』家園」

調整或修正不符合「宜齡」條件的空間,並規劃自己心中理想的宜齡條件的夢想居住樣貌,將想法轉化為3D實物模型。

🌱任務三:「打造屈尺桃花源」

整合作品精神,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並策畫一個展覽。期待你與夥伴共同完成前所未有的「宜齡家園」策展任務,投注熱情、揮灑創意,從日常生活的空間出發,打造全方位共榮的理想家園。

最終,我們的「宜齡家園」展覽需要達到下面的規格:
⭕【要】
1.要定義出宜齡的概念。
2.作品要展現三種對宜齡的概念並為其命名。
3.空間模型要是3D立體的。
4.要針對打造的作品選擇合適的模型材料來展現宜齡概念。
5.空間物件間的比例要一致。
❌【不要】
1.不要只以「宜齡家園」作為作品名稱。
2.不要受限於既有的社區規劃。
3.不要只以美觀來設計空間。

委託人    新北市屈尺國小  校    長  林錫恩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社區營造的意思是大家一起找出問題、解決社區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們的有愛社區是:可以滿足社區居民的各種需求:像是老人可以得到照顧,年輕人可以有就業機會,還有社會機構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一個充滿溫暖與愛的社區。」

學生在老師以大師案例「社區自造家-英雄大量出沒」說明介紹中認識到社區營造的概念,以及理解人人可以為社區盡一份心力並帶來實質改變。啟發動機後,透過實地社區觀察、街訪居民的真實感受及關心議題,討論反思並依據問題,定義需求及解決方案,並將這些點子想法記錄於筆記本中。
    

★展現在表達

「去街訪的時候有一點點緊張,但是居民提供的意見對我們的作品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這一組在街訪的時候遇到很驚訝有趣的事情。一個是我們問常青商店的老闆:『你覺得屈尺方便嗎?』,他回答我們:『有常青還不方便嗎!?』,所以讓我印象很深刻。」
「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是成果解說模型的時候。我是選擇勇敢說出來,最後就越說越順,也不覺得難了。」
「我覺得我可以克服恐懼,也比較沒有緊張的感覺了!可以克服恐懼真的太好了!」

在老師的學習單引導下,各組學生們將討論的「宜齡家園三要素」融入街訪題目中,並透過海報設計,用此大海報與社區居民進行互動;同時也在訪談過程中表達問題設計的理念;對於蒐集到的資料整理轉化成設計圖到立體模型,何者為重要、優先及巧思,都是實際參與後最切身的設計及理念分享。
   

★展現在行動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製作模型的時候,因為可以做出自己想像中的屈尺社區的樣子。」
「以前上課都是坐在位子上聽老師說話,但是這一次的廣達做宜齡家園讓我知道了和隊友互相幫助一起完成作品。」
「我變得比較可以跟同學融合在一起,一起做事,一起完成老師交代給我們的事情。」

為了具體實踐夢想的「宜齡家園」,學生利用google earth數位方式,將社區應改變或想保留的地方放進宜齡家園模型中,先將地點標於google街區地圖上,並善用圖例分類,讓平面設計初步完整,再利用現成素材、珍珠板等打造模型。並邀請屈尺社區里長、發展協會理事長共同提供建議。
    

  

教學策略

「相信學生,在一定的引導與框架下,老師也要學著放手讓孩子嘗試,結局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透過跨領域的教學設計以及真實生活情境串聯後的一系列任務, 引發學生對學習與自己生長的環境更有感覺,由不同場域轉換引發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發現了社區的不足與需求,亦也看見了同儕間的優點,並共同合作完成任務。」

第二次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教學團隊,持續帶領學生透過與真實生活情境串聯的一系列任務設計,引燃學生對學習的渴望;此次藉由「宜齡家園」的主題,讓學生以「社區規劃師」的角色,從社區營造的概念開始建構學生知識以及使命感,並透過學習單引導學生設計訪談題目,並實際走踏觀察社區、街訪居民,藉由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作為指標參考,統整歸納訪談結果後社區所面臨的困境,並依據問題提出可改善的部分,定義出各組設計宜齡家園的三大重要元素後,接著透過google earth的工具協助,先設計規劃社區平面圖,再動手打造3D立體模型。教學團隊為了讓學生認知自己的投入是改變未來生活的助力,邀請鄰近的烏來國中小師生共同參訪,一同見證社區改變的起步及創意,也交流心得及反饋。
    

 

展覽呈現

「宜齡家園‧馨居落成」特展由屈尺國小五年忠班學生所策劃,學生關注自身所處的環境,期許共同建設一個適合所有年齡層居住、沒有障礙的未來想像家園。藉由走踏社區,訪談長者、各行各業各類型住民,進而了解居民對於所身處的環境有哪些限制及需求後,歸納整理出「環境」、「安全」、「便利」、「醫療」、「安靜」、「資源」、「捐贈」等面向;化身為「建築師」及「設計師」,將所蒐取到的資料統整討論,實踐動手做出未來的社區模型想像;由「幸福家園」、「想像的屈尺家園」、「無限的希望」及「我們的有愛社區」四展區,看見前所未見的屈尺「無礙無齡」,期待未來社區真的能「馨居落成」。

        

教師發表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