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九份子國中小不僅是第一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更是一所第一年剛招生的全新學校,有許多學生都是從外地遷入的居民,對於學校及所在地區都是陌生的,故藉由這樣的情境結合高齡議題,讓學生走進社區訪談長者,並認識這塊土地;透過數位平台的建置,記錄下當地長者生活於此從舊往至現代的時光「故事」,耍出能與在地人們產生連結共鳴的氣勢。
九份子國中小為台南第一所「國中小」且全新的學校,位於台江地區,因學生多為外地遷入,因此藉由此次數位任務的設計執行,拉近學校、師生與社區長者、居民的距離;學生被賦予「吹號者」的身分走進社區;學生與老人家在同樣的時空下,日常生活的交疊,卻有著不同的生活歷練,老人家處事經驗有溫度,而小學生則對科技生活有熱度,因此5年級學生透過訪談社區的長者,吸取知悉他們深藏於身的老智慧,看見他們工作、樂齡生活的樣態,而老人家也能接觸年輕世代了解最新科技,以「代間共鳴」做為關鍵概念,替當地的老人家設計一個友善的發聲數位平台,藉由這個平台,不僅可以看見老少對話溝通的溫度,也能創造台江地區透由共鳴產生前所未見的情感連結與新契機。
九份子是一塊新的開發區,你能想像你現在踩的這塊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嗎?這邊曾經是一片汪洋,在此地域成長的長者們,過往獨特有趣的生活方式和型態,你能想像嗎?
身為九份子國中小的第一屆吹號者,又是數位原民的你們,已歷經停課不停學的後疫情生活。若在新冠肺炎防疫警戒期期間,你只能待在家且缺乏數位應用能力,會是什麼感受呢?在線上學習的互動過程中因平台介面設計不當,讓你很難與老師及同學充分溝通時,是否會感到受挫?長者在警戒期間仍到公園泡茶聊天,無法調整為線上模式與他人互動,你能同理他們嗎?
此刻,老師急迫需借助你們的網路資訊能力與社群媒體應用力,從長者口中挖掘在地故事,協助長者們超潮耍科技,華麗轉身掀起高齡數位新風潮。身為吹號者的使命是,搭起一座台江地區代間互動的數位平台,開啟在地長者代間互動的新契機,一起來幫九份子尋根扎根,找出潛藏的智慧瑰寶。
這個學期,我們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邀請各位九份子吹號者在110學年度上學期結束前,完成「Say Me(せみ)Say You」的數位任務,為學校也為在地長者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代間互動「數位平台」,連結新學校與台江地區的共鳴。這個有趣又具挑戰的重要任務,就交給你們了!
全班廣蒐在地七老八十智慧瑰寶,設計受訪提問稿,選定深度訪談人選。透過訪談與多媒體記錄,從長者身上挖出有趣的在地故事或個人專長,營造具共鳴的話題。
全班分組組成數位平台研發團隊,分析各種社交平台如何產生共鳴,結合個人使用經驗,設計符合長者便於使用且能與他人互動產生共鳴的平台。
規劃超潮耍科技長者「鳴」人校園見面會,展示吹號歷程與成果,營造溫馨熱情氛圍使在地智慧瑰寶透由現場共鳴感受代間關愛與歸屬感。
要 | 不要 |
1.要定義出共鳴的概念 2.可互動的資訊平台(至少三種互動方式) 3.非同步與同步資訊處理 4.設計平台的使用介面符合長者需求 5.找到長者溝通優勢 6.找到長者可分享的素材 | 1.不要複製現有的社交平台 2.不要置入性行銷 3.不要只有單方向分享 4.不要只是資料收集平台 |
「以前在教室上課就只是聽老師在前面講話,但點子實驗室就不一樣囉!會問我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還有利用玩遊戲的方式來教我們。」
「以前學校不會教你要如何找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現在學校會用一些讓我覺得有趣、新奇的方式教學,讓我覺得很特別。」
「西拉雅的老奶奶說了好多很有智慧的話,雖然有些我聽不懂,但我試著去想他所說的畫面。」
數位任務的執行,是藉由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從學生體驗學習的「設計思考」課程開始,讓學生習慣分組討論、思索問題;學生從擬定採訪稿到實地訪談認識在地長者,經濟產業,針對重點,建置出一個能符合長幼方便使用習慣,並能互動、內容豐富的數位平台。
「很難跟同學溝通,我的解決方法是把同學的優點和我的優點加在一起,就會變成一樣完美的作品。」
「在做出成品的時候,要想怎麼把東西做出來,所以我們就一起幫忙。」
「我可以一直問老人家問題,也可以從他們所說的東西裡繼續問問題。」
「經過探訪老人家,我發現我更敢跟陌生的老人家講話了,尤其是用台語。」
任務歷程中學生會經歷非常多的對話及討論,不論是小組間進行平台建置的意見整合,還有平台內重要資料是來自於訪談爺爺奶奶而來的,學生從中磨練出自信及溝通方式,甚至也在這認識的過程中改變了對老人家最粗淺的刻板印象。
「大家一起討論問題,做我們討論出來的模型,跟同學老師分享我們討論的解決方法和模型。」
「我印象最深刻是採訪老人家時做餅乾,先把餅乾都折成兩半,再把奶油放進鍋裡烤,加棉花糖、餅乾,就大致完成了奶Q餅。」
「我和同學沛瑤一起做網頁,我們分工合作,他查資訊我打上去。」
在尋找在地長者訪談的過程,一開始充滿挫折,因為長者多仍在工作不方便打擾也較為害羞,所以不少人都婉拒了採訪。幸好學生的爺奶挺身相助,終於順利訪談到鴨肉大王、西拉雅奶奶、製鞋產業,也邀請了做奶Q餅的奶奶來分享故事並實際教學。
「而老師們的任務,即是引領著你們提著裝滿夢想的手提箱,勇敢的踏出學校,完成未來的夢想。深呼吸微笑一下,乘著在地長者的經驗,我們一起前行;讓我們一起帶著熱情勇敢傳承著阿公阿嬤的長者智慧學習下去。」
在創校的第一年即投入了「設計學習」計畫數位任務課程,教學團隊也循著從暑期工作坊的默契及共識,透過規準及教學介入引導,擔任協助指導的角色,讓由執行任務的國小部五年級學生為主導;由於要進行數位影音平台的建置,但過程中團隊遇到學生的資訊能力不如預期中的好,學生的在地連結與認識資訊很低,因此透過分組讓程度好壞學生進行互相幫助及學習;在地連結則透過邀請班上學生的熱心奶奶先進班教學生做餅乾,透過實際與長者的互動了解,磨練訪談技巧以及故事記錄的重點。
「新種子的舊聚落-爺爺奶奶的輝煌時刻」是由九份子國中小5年級班群所進行的一場發表會。透過一學期的數位任務,走踏社區及訪談當地的長輩,將在地社區的產業經濟與長者們的智慧深入探究,並扣緊著「共鳴」的關鍵概念,搭建一個可以跨世代互動交流的數位橋梁,藉由這個名為「Say Me(せみ)Say You數位平台」,不僅可以從學生切入的視角認識在地,也能透過他們所記錄下在地長者的故事,加深對這塊土地更多人與人的溫暖情感,耍出與台江地區長者「共鳴」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