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義興國小

樂齡上路—自由自在的生活

改變契機

第一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義興國小,以「數位任務」參與本計畫。義興教學團隊長期深耕在學生資訊科技領域的學習上,對於引導學生使用科技工具解決問題,不是太大的難題,但當學生要從發現他人需求,為對方解決問題時,卻是一項挑戰!故義興教學團隊希望透過本次數位任務的挑戰,引導學生親身感受,培養同理心,並從關注高齡者的需求出發,進一步「想像可能的未來」,培養學生擁有大膽想像與解決問題的勇氣與能力。
 

情境任務介紹

 

義興教學團隊從校內志工劉爺爺因身體的退化,不能再自行開車來學校服務的真實案例討論起,引導學生思考「難道身體有了退化就不能開車?」「難道高齡者一定就是弱勢者嗎?」並透過高公局換照的微電影為背景,讓學生以ORID的步驟,感知長者的困境與期待。

接者,義興教學團隊自製模擬高齡者的裝備,從高齡者的生活行動、運動、飲食、視力,體驗高齡者的生活。同時也到學校旁的社區公園、街道尋找高齡者進行訪談,將自己的老齡模擬體驗與長者交流,最後,帶領六年級五個班級112位學生透過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同理心地圖,並以便利貼拋出彼此的觀察,聚斂問題,歸納出自由的定義及「安全、健康、人際」三個欲待解決的難題面向,隨後就開始了原型作品的挑戰。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探究、實驗,最終打造出能使長者自由自在生活的10項產品,開創高齡者對未來生活的「新印象」。
    

 

任務信

Hello! 各位自造大師:

全球皆面臨銀髮海嘯,如何共創高齡樂活的生活,是大家皆需用心學習的課題。人人都會變老,除了生理健康,還要能夠在心理上、生活上擁有尊嚴與自由,這樣的高齡生活,才真的稱得上是高齡樂活!
學校志工-劉爺爺已經高齡七十歲了,開車經驗豐富穩健,總是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也同時幫忙學校指揮交通,祖孫之間也很享受這段美好時光。但有一天,劉爺爺卻不能開車了,學校也失去一名每天熱情跟學生打招呼的志工-劉爺爺。在深入了解過後,原來劉爺爺雖然駕駛經驗豐富,但因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會有所改變,所以在駕駛過程中深受『明明已知但難以立即行動』,因此無法享受駕駛的自由。
如何能讓像劉爺爺一樣的年長者擁有更多駕駛自由權利?相信各位自造大師都擁有一位愛你們的劉爺爺,這次在廣達文教基金會的「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支持下,邀請各位自造大師利用數位科技,發揮你們的創意,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預告數位機制模型,讓劉爺爺重拾駕駛自主權,創造【樂齡上路—自由自在的生活】,讓高齡駕駛者能自由上路,大家共創安全駕駛環境!

任務一:感同身受,理解需求

透過老人體驗活動,感受理解年長者的實際身體狀態。透過實際訪談與文獻閱讀,了解年長者的駕駛優勢,彙整其所遭遇的駕駛困境與需求。再依據彙整的資料結果,明確定義出自己關心而且想解決的「樂齡上路」問題,並提出3個問題,向在地的年長者諮詢。

任務二:從巨人的肩膀看世界

透過老師所給予的資料與網路搜尋,找尋世界各地的「樂齡上路」相關解決方案,分析其原理與執行方式,並針對欲解決的問題挑選出至少3個可運用的條件,並請教專家。

任務三:前所未見的數位預告機制模型

根據以上任務所得的資料,利用數位科技設計一個前所未見「樂齡上路」的數位預告機制模型,向在地的年長者、專家展現你的設計可以如何使高齡駕駛者享受自由上路。

數位預告機制模型 規格

不要
  • 數位裝置要能善用年長者的優勢,解決年長者(70歲以上)身體機能改變所面臨的駕駛問題
  • 要運用IoT的概念設計數位裝置
  • 數位裝置要能滿足年長者駕駛自由的條件
  • 數位裝置要容易操作使用
  • 數位裝置要有被普及應用的可能性
  • 數位裝置要至少實驗2~3次    
  • 不要只以美觀做數位裝置的主要設計條件
  • 不以個人主觀感受定義高齡駕駛者的駕駛自由需求
  • 數位裝置不要過多的設備干擾高齡駕駛者                                                                                    

 

委託人    
桃園市義興國小  校長       馮立縈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體驗任務:「原來老人家生活中有這麼多的不方便,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關心或
者可以做更多的改變! 」
執行任務:「大家一起討論可以想出這麼多解決方法或點子!」「我以前都沒發現到原來有這麼多可能!」
完成任務:「我學習到管理自己比管理別人容易很多,但合作還是很重要的,以後要更隨時注意到團體中所發生的事。」

「想想你的設計真得是人家需要的嗎?」義興教學團隊擅長與學生一來一往的對話,他們帶領學生從觀察出發,開啟學生的思考,並藉由大量的問題拋出,讓每個班級學生都能在同一個主題之下卻可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同時,將教師的身分退居到是夥伴、是顧問而不是指導者,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與自信在團隊中討論,嘗試解決困難,奠基自主學習的能力。
    

★展現在表達

「要讓別人能夠理解,真的要好好說清楚才行。」
「老師教我們可以多利用圖跟別人說明想法,確實模型可以順利做出來!」
「要利用圖片說故事真的很難…但也很好玩。」 

有脈絡的思考歷程,是在執行本次數位任務中,義興教學團隊不斷帶給學生的磨練之一,強調「以終為始」的目標,協助學生跳脫片面式的思考,將核心理念對應到原先的問題解決方式,檢視是否有達成目標,若發現學生並未依實際狀況解決問題,則引導學生將問題拆解成數個部分(交流性、應用性、安全性、易於使用性等方面),再透過排列解決問題的流程,以程式流程圖進行程式設計,改變對問題的思考方法。
    

★展現在行動

「我發現把想法做出來沒這麼難,不行就換個方法就好,而且越改越漂亮!」「我原本覺得很難,結果我們可以把我們想做的圖做出來呢!」
「我原本都覺得做不到,因為我不懂技術,老師說可以利用科技工具做模型完成想法!所以就多學了雷切~」 

點子筆記本中記錄了學生一次又一次實驗與思考的歷程,而也因為教師退居為協助者的角色,在閱讀學生的點子筆記本中,了解各自的需求,給予學生想學的知識或技能,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真能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歷程。
    

 

教學策略

「起始生活、自發行動、合作交流。」 

本次數位任務很強調 「同理」,因此義興教學團隊建立更細緻的脈絡活動,厚實學生的學習經驗,從同理出發製作的探究更有溫度與人味,故在成果展的學生作品中都藏有故事。義興教學團隊透過最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觀察與提問開始聚焦問題,並透過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交流,教師與學生的面對面直接討論,讓學生不斷梳理自己的思緒,以反覆討論進而理解、內化,最終能順利應用,對於學生來說是一項良好且積極的學習刺激。
    

 

展覽呈現

  「樂齡上路—自由自在的生活」展現由義興國小六年級五個班112位學生,從踏查學校周邊的交通狀況,到鄰近公園訪談社區內長者的生活需求後,以心智圖、便利貼聚斂問題,歸納出「安全、健康、人際」三個面向欲待解決的難題,隨後便成立了10組創新團隊,透過一個學期的探究、實驗,打造出能使長者自由自在生活的10項產品,每組創新團隊的成員,各司其職,撰寫程式、拍攝宣傳影片、美術編輯、模型製作、提案報告,彷彿就是一家小型的創新公司!成果展現場,同時也展出「樂齡攝影展」,以不同的創意表現形式,設計師們透過數位影像的拼貼,為未來的樂齡生活,增貼許多創意的想像。
            

 

教師發表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