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美林國小

愛辨老

改變契機

美林國小是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資深夥伴學校,教學團隊已經是第五年參與計畫,發現透過任務導向,孕育出教學團隊慢焙久遠的學習文化,也懂得欣賞學生的不完美,這幾年藉由策展及數位任務的歷程,帶出學生思辨、創意、合作及溝通的能力,甚至面對未來的實力-領導。本次高齡者議題正貼合目前嘉義縣人口老化的狀況,期待透過探討建立學生對於長者健康正向的「新印象」。

情境任務介紹

 

嘉義縣因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目前已成為台灣人口最老化的縣市,走在村莊的路上,看到的幾乎都是老年人的身影。面對社區人口老化的問題,本次「設計學習」計畫的任務,賦予學生擔任「小小尋寶玩家」,在探尋家中(學校所在的溪口鄉)長輩(祖父、母)的人生寶藏出發,再逐步擴展至探查整個社會及國家的高齡寶藏。

學生透過訪談身邊同學、村莊的長輩們,以客觀的角度,將內容化為文字,編寫出一篇關於自己所訪談的老者人生故事;而在每一則故事背後,淬鍊出內涵及代表元素,透過不同形式的藝文創作作品,呈現長者生命故事中的亮點。

在尋寶的過程中,學生能多與家中的長輩互動,分享愛及新發現,也透過接納、延續、整合、創新的歷程,翻轉彼此對於「老」的態度及看法,而是用「愛」來「了解(辨別)」「老」。
    

任務信

嗨!各位小小尋寶玩家:

嘉義縣為台灣人口最老化的縣市,老年人口比率高居全國第一已達15年之久。隨著青壯年人口外移與老化,走在村莊的路上,看到的也幾乎都是老年人的身影。
何爺爺年輕時是位運動健將、比賽常勝軍,同時擁有全國柔道冠軍選手及教練的顯赫頭銜,現已退休多年,在家含飴弄孫,做做農事。張爺爺幼時家境清苦,連國小都沒讀就到處打工賺錢,維持生計,他賣過菜、學過木工,開過五金行,而且還是蓋房子高手,村莊內的信仰中心-美安宮,就是他傑作。然在與老爺爺言談時,會感受到昔日的榮耀,似乎亦隨其逐漸老化的身軀暗淡下來。
再對照各位筆下:記性、體力不好、愛碎碎唸、固執、有老人味的長者,其邁入高齡後形象,確實很難與其昔日意氣風發的樣態來做連結。但俗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本次廣達文教基金會與學校合作的設計學習任務挑戰,要請各位擔任小小尋寶玩家,由探尋家中(本鄉)長輩(祖父、母)的人生寶藏出發,再逐步擴及至探查整個社會及國家的高齡寶藏。
在尋寶的過程中,師長們期待各位,多與家中長輩互動,分享愛及新發現,並透過接納、延續、整合、創新的歷程,翻轉彼此對「老」的態度或看法,一同為創建良善高齡社會建立新契機。

任務一:憶老

探尋發掘長者生命亮點,將訪談內容化為文字,述說老者們的人生故事。完成後的作品於策展時,贈予長者們,並分享經歷共同生命歷程的發現與改變。

任務二:議老

每則故事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字,在深入探討故事內涵後,為這則故事命名並嘗試以「翻轉」字詮釋其意涵。

任務三:譯老

了解故事內涵後,透過不同型式的藝文創作作品,呈現其生命亮點,藉由作品的展示與講解,讓大眾對老年生活建立新的期待與想像。

委託人    
嘉義縣美林國小  校長       張志郎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新造阿公受傷後還想繼續比賽,這強烈的意志力真讓人敬佩。阿公還說他生活很平凡,沒什麼大風大浪,但我覺得他是個已經習慣每天都過著大風大浪的人。而正宇阿公就像一位天使,總是幫助生病、受傷的人。」
「老的人重面子、優美與禮儀,年輕人重視自我,強調個人特色,沒有誰比較好,只是時代在改變。」
「設計學習課程有創意、又有趣,同時也是很有哲理的一門課,我覺得可以讓小孩去寫、去做、去說的課,是有難度,但很棒。」

在探討高齡議題時,很怕單向灌輸,但在經歷一連串的任務,訪談後要打下五百字的故事稿,學生形容就如同爬樓梯,一步一腳印,就能慢慢完成,也分享著說:當深入認識一個人後,發現根本描述不完,這些思考,都打破學生們自己對於長者們的印象。
    

★展現在表達

「完成了五百字故事後,我收穫滿滿,有更認識家裡的奶奶,跟自己的伙伴感情變得更好。雖然開學才不到一個月,我就學得這麼多,所以我認為一生的收穫會多到不知如何形容。」
「張爺爺年輕時,生活過得不是很好,所以做很多的工作,把自己養活。而賺的錢可以讓自己有較舒適的生活,卻將錢拿去蓋土地公,所以我的作品「手心」就想表達張爺爺有愛心、有能力,也願意付出。」
「要如何給聽眾覺得我的作品很好、很有想像力?我覺得什麼事情只要努力就會變得有意義,認真想,就能深入,加入成語、也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就會變得非常有內涵。」

誤解來自於溝通不良,可見溝通的重要性,課程中也一再製造機會,讓孩子有練習溝通表達的機會。在瞭解與內化長者的生命故事後,學生透過自己的創意、自己熟悉的媒材及語言,透過作品設計將想法理念傳達出來。
    

★展現在行動

「雖然我很早就確定要做的作品是包子,但還不知道如何擺放,直到去旗津旅遊時,在路上看到包子的廣告招牌,覺得很好看,我就模仿他的擺法。」
「在做作品時,一開始我想說做一個就好,反正只是交功課,但後來發現,過程中自己的手變巧了、我不是什麼都會,對老的想法也改變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長者是筱均的阿嬤,她是傳統農村的女人,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平時爺爺奶奶默默煮飯打掃、做家事時,我們常視而不見,覺得理所當然,我覺得我們應該多關心爺爺奶奶,陪他們聊天或是主動做家事,讓他們開心一點。」

當有情境的任務在學生心中,他們就會有方向,有意識,除了在學校外,回到家中,甚至假日的任何休閒娛樂,開始懂得觀察生活周遭的一切,這些學習是一點一點累積的,潛移默化中,學生也就自然而然習慣做對的事。
    

 

教學策略

「以往會理所當然認為,老師懂得比孩子多,想法也比較正確,孩子就是該聽老師的。不過當提供較多機會,讓孩子們發揮時,慢慢的就會發現,其實不能小看他們,也因為看到孩子們的表現,讓我們更有機會內觀看到自己,我們用什麼角度在看待教育這件事,設計學習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教學體驗。」

教學團隊賦予學生任務時,同時鷹架給學生多元的任務充電站,如何進行用蒐集來的故事聚焦與發散,再撰寫五百字長者人生故事的起承轉合,重點且不失豐富度的呈現,到實際作品的設計實作、展場設計與布置。透過本次探討高齡者議題的課程,老師們嘗試用陪伴、學習夥伴、輔助的角色,陪著孩子到處去發掘老的意義,不以改變為最終目的,但歷程中,學習文化的改變,共同成長的氛圍反而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展覽呈現

美林師生以「愛辨老」特展來展示這個學期化身小小尋寶玩家的學習收穫。在歷經相互提問訪談、撰寫長者故事、拜訪社區長者-阿孝老師、旗津壯遊、觀賞明星養老舞臺劇後,將歷程中所蒐集的素材與故事內涵提取的概念結合,融入個人藝文創作中。孩子在探究「老」的過程聚斂分辨出長者屬性分以「愛己」、「愛家」及「愛人」三個展區,來呈現三類型長者的人生智慧與哲理。展覽故事線由回憶學習歷程開始,引入觀者進入三個展區透過每位孩子的作品導覽,細細品味「愛辨老」的三個意涵,也讓觀者編織未來自己的老齡人生。
          

 

教師發表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