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光武國中

發現耆跡

改變契機

第一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光武國中,長期深耕學生生涯探索課程,教學團隊由此需求出發,期待透過「高齡者」的議題,帶領學生以探究了解長者的生涯圓夢故事、經驗,重新詮釋「耆老奇蹟」,並以藝術作品創作的歷程與耆老生命經驗產生共鳴,擦亮從未發現過長者身上的價值,以及反思自己未來生涯追求的「新價值」。

情境任務介紹

 

光武教學團隊,延續輔導活動課-生命暨生涯發展教育的課程架構,期待透過更具結構化的任務導向學習,賦予學生「耆跡探索家」的身分,進行一連串智慧長者故事的探究,藉由耆老人物的訪談及文獻整合,理解「大器也可以晚成」的道理,建構出寬廣且漸進正向的生涯觀念。

透過階段性的任務歷程,學生們從認識的師長或地方耆老身上找尋其生涯亮點及生命歷程,擷取訪談內容的重點,以故事海報呈現其年少求學、工作在職及退休風華三階段的生命故事精華;再嘗試以各種材質進行裝置藝術創作,詮釋長者生命的火花,以此作為致敬;最後策畫一個生命教育特展,重新分類歸納出前輩們生涯路徑與脈絡,展現長者們特有的奇蹟、耆跡。
    

任務信

各位光武耆跡探索家們:

你們知道護著新竹地區的神山有哪些嗎?神山們走過青春、歷經風霜,至今屹立不搖,甚至潛力無窮、風華再現,這些神山可能就在你我身邊,是家中的爺爺奶奶、曾祖父母,或是社區裡身懷絕技與智慧的長者,這些耆老到底蘊藏著哪些寶物呢?值得我們一起去探尋,透過與耆老對話與紀錄,來發現他們的人生經歷與精采耆跡。
舉例來說,張忠謀先生這座神山經營台積電公司多年,撐起台灣重要經濟命脈。他與夫人張淑芬女士長期投入慈善文化事業、造福人群。類似的耆跡在我們周遭可能還很多,值得我們透過敏銳的觸角去發現。光武國中今年特別舉辦「發現耆跡,再創奇蹟」的策展任務,教學團隊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邀請各位探索家們透過策展任務,呈現耆老們的生命精華與淬鍊,包括其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風華得以再現,自信優雅可以如常。本次策展任務有三:。

任務一:發現耆跡

請擬定一個採訪對象或很想追蹤探訪的在地耆老,深入探查這座神山的生命歷練、轉折以及現階段的夢想實現進行式,整理出他們的兒少時期的成長經驗、出社會後的生涯精進與轉折,以及退休後仍持續追尋的夢想故事。

任務二:耆光異彩

從採訪耆老的過程中,擷取其中的生涯精華與人生智慧,可帶給後輩的啟發和楷模典範,呈現長者的志趣發展以及人生發光發熱的正面效應,營造其獨特的燦爛人生之意象,引發後輩們產生共鳴與迴響。

任務三:奇蹟再現

請將任務ㄧ、二所產生的作品(海報、繪本、雕塑等),依規格,發揮創思策畫出一個前所未見「發現耆跡、創造奇蹟」展覽,讓觀賞者體驗藝術作品與耆老生命經驗傳承的奇蹟之旅!
 

委託人    
新竹市光武國中  校長       林茂成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109年,近中秋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在點子實驗室中,我們較可有發表的機會,能夠學到不同的知識,但會有些內容很複雜無法理解,但分成一些段落並加以重點試著去理解。」
「在點子實驗室中增加了許多實作的課程,有多了很多的激盪,比一般課程更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生們透過體驗學習中策展人的訓練,反覆練習小組討論、命名、歸納分類等歷程。學生們分享到「上這課程最困難的,就是想標題!」但為了生命教育特展的展覽名稱,不斷的思考激盪,點子筆記本中記錄著:在花耆中綻放、走遍耆山異水、生命耆蹟故事等多元想像。
    

★展現在表達

「我覺得最難的地方是要把東西合適地放在自己規劃的地方。但透過與同學討論我克服了這個困難。」
「為了要讓觀眾能夠懂我們呈現的海報,我們努力解說我們的想法。」
「我變得更能表達自身的意見,也學習別人的想法。」

為了要能透過藝術作品重新詮釋長者們生命故事的亮點,學生們認真探究,嘗試跳脫框架以不同的材質、發揮創思,自創型態運用木工、紙模、圖案彩繪、電路板製作等多元方式,除了呈現長輩生涯脈絡之意象外,也能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連結。
    

★展現在行動

「在策展任務過程中最難的地方是常常有意見不同的狀況,過程要把意見結合,達到兩人的意見整合,取得共識。」
「用鐵絲做腳踏車真的很難做,一開始做了好幾次都做不出來,後來老師有教一些方法,但我還是做不出來,所以我請了同學幫忙。」

學生們從實作中享受到創作的樂趣,也願意與同儕交換作品心得、建議,且尋求幫助,甚至因為國中的課業繁忙,願意利用放學後相互激盪與分工合作,激發更多的想像力與靈感,共同協助完成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教學策略

「教師除了根據學生的本質學能基礎設定規準之外,提供學生願意主動參與與投入的學習環境,並允許學生多方嘗試勇於創新的學習歷程,成為學習的主角,是教學現場很大的改變。」
「當學生遇到瓶頸卡關時,進而介入協助引導,啟發其領悟力和實作的自主性與創造力。跟以往上對下的既定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透過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教師團隊先確認整個任務關鍵概念後,產生教學目標,建立規準;執行任務的歷程中,提供長者的典範故事案例及相關文獻,奠基學生對於長者生命故事有感,透過學習單的問題引導,帶領學生思考、分析歸納長者的經歷;進入藝術創作階段,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的素材勇於進行原型嘗試,與主題脈絡相連貫,給予學生空間,再適時介入協助,學生從實踐作品的過程中慢慢累積被肯定、欣賞的成就感。
    

 

展覽呈現

「發現耆跡」是一個關於匯集長者生命故事觸發學生敬佩及學習之心的展覽。由光武國中九年級學生擔任策展人,學生以「耆蹟路上的奧妙」為題,透過人物採訪、文獻探查及作品改造的過程獲得啟發,藉此提升生涯的觸角、格局及能見度。以三個展區「寶山部落」、「耆來有自」及「耆跡路上」呈現多件有關長者前輩的生命精華故事,以海報圖文、裝置藝術等作品創作向耆老們致敬,最後重新分類與詮釋出耆老們值得學習的奇蹟故事:峰迴路轉型、持續精進型、突破框架型。
          

 

教師發表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