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水國中小是第二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教學團隊看見去年度參與計畫後學生們展現在自主學習動力及創意上的改變後,希望持續透過任務導向學習,轉動校園風氣;「老少共學」是善水國中小的校訂課程,因此今年也期待結合年度「老齡議題」的任務,讓善水國中小的學生透過任務執行,更深度拉近與阿公阿嬤間的距離,重新與校園中共學的長者們建立起「新連結」。
每天早晨看見阿公阿嬤在善水校園操場上散步,而下午老少共學的課程學生又一起與長者在教室中學習,這每一次的點頭打招呼,短暫的相處看似熟悉卻又帶一點陌生。教學團隊常常聽到學生抱怨「大人都這樣,你們不懂我….」,也同樣聽到校園內的阿公阿嬤們抱怨「兒子、女兒都不懂他們…」,與其坐在那邊抱怨這些不理解,那不如身體力行,透過同理搭建出連結,彌平這種誤解。
「設計學習」計畫透過此情境的鋪成,賦予學生「創造生命對話」設計師的角色,從阿公阿嬤生命中最珍藏、富有重要意義的物件出發,進行訪談、歸納分類且萃取重點,撰寫一篇專屬的開箱文;藉由攝影、觀察重新整理三年來學校老少共學課程所產出的各種藝術創作作品,以影像訴說出一篇老少創意碰撞的生命故事;最後再為這些一起共學的阿公阿嬤們,以同理出發,抽取出需求,為長者設計一個圓夢計畫。
每天早晨看見阿公阿嬤在善水校園操場上散步,下午老少共學的課程我們一起在教室中學習;每次的點頭打招呼看似如此的熟悉卻又帶著陌生……。
有時候會聽到你們抱怨「大人都這樣、你們都不懂我……」;同樣的,阿公阿嬤也會抱怨「兒子、女兒都不懂他們……」,與其坐在那邊抱怨別人都不懂我,那何不試著身體力行,主動去當那個讓彼此互相理解的人呢?
我們與阿公阿嬤之間,彼此不能互相理解原因到底是來自什麼呢?這學期我們透過設計學習計畫來揭開謎題,本計畫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
邀請各位設計師們一起來執行這次的策展任務,透過策展來拉近我們和阿公阿嬤的距離,展開彼此之間「生命的對話」。
草湳里長青快樂學堂的阿公阿嬤帶來了30件,對他們而言具有重大紀念意義或回憶的物品,請你策劃一個前所未見的「生命的交會」特展,展現大師作品在開箱文上的獨特設計。
善水國中小已經進行三年的老少共學課程,擁有非常豐富的藝術創作作品。請你策劃一個前所未見的「生命的交織」特展,來述說生命碰撞所產生的故事。
經歷了生命的交會與生命的交織後,請你連結這些光芒,協助阿公阿嬤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生命的交融」圓夢計畫。
透過你精心策劃出一場前所未見的「生命的對話」展覽,讓學校與社區居民共同觀賞這個展覽。
Yes | No |
|
|
「我以前沒有注意到老人的外觀,但在畫老人時我特別去看出老人的特徵,有很多的皺紋的額頭和粗糙的手臂,讓我了解了老人的外表。」
「使用新版畫器材老師讓我們自由發揮,讓我們有比較多的自由空間,比起枯燥乏味的美勞創作,我反而比較喜歡這種上課方式。」
「在做策展時我的頭腦突然變得很靈活。這都要感謝班導的引導,讓我的頭腦動得更快。」
透過阿公阿嬤們帶來自己最珍藏的物件,執行這樣的一個任務,長者們的寶物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老師透過問題引導、聯想;在透過團體互動激發更多的發想、揣摩及討論。例如:這是什麼?可能是誰送的?也藉由繪製下長者的畫像,學生認真觀察並思考,如何呈現掌握出長者的特徵。
「策展當天我是當主持人,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是要克服人群,以前我都是很害怕,但現在我鼓起勇氣上台當主持人。」
「介紹展覽我覺得很難,必須要考慮資料的完整性,且說話時必須口齒清晰,才能傳達我想表達的事物,我一開始試著以小聲說話,或是說給老師聽來克服恐懼,讓老師給我一些建議,找到改進的目標。」
為了能誠摯地描寫出阿公阿嬤們所珍藏的寶物,透過心智圖的訓練,先以「我」出發,以個人物件、文字向大家介紹、表達自己。也在點子實驗室的訪談與策展分享創作理念的訓練過程中,不斷克服心中的恐懼感,勇敢展現自信的學習成果。
「我現在比較能夠理解同學的想法與自己的缺點,更能以自己的能力幫助同學,且找到自己在處理事情分段點,較能更快速處理手邊的事務。」
「在點子實驗室上課比較不無聊,我們還有去跟阿嬤訪談,我們還有去幫阿嬤做幻燈片,我覺得我們做的不錯,還去阿嬤學做中國結,也謝謝老師可以跟我們一起編中國結。」
透過近距離一對一的訪談,甚至向長者學習才藝,這都讓彼此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從原本只是做為晚輩扶持長輩的認知,轉化為佩服長者的心態,更可以主動向長輩熱情讚美與主動關懷,學生熱情地分享:「林陳謹阿嬤一天可以打出100多個中國結!好厲害」。
「參與廣達文教基金會的『設計學習』計畫之後,我看到了自己不同以往的上課面貌。原來適度的「留白」,給孩子更多學習的可能性,是可以成就更多孩子的。」
「我想這最重要的改變應該是『老師』,老師願意改變以往的單打獨鬥,願意採取團隊合作的模式,願意轉換不同的教學策略,願意給自己前所未見的改變機會。」
「活動跳脫原本學科為主的內容,轉換以活動任務為主,且活動任務不再是學科內容,而是生活的發展,學科知識及相關操作技巧變成輔助工具。」
學校的老少共學課程已經即將邁入第四年,這兩年教學團隊透過結合「設計學習」計畫,開啟了課程轉型的契機,從第一年與社區及長青快樂學堂長者的互動,滾動式修正去年的缺失,期待可以更深化學生與長者間的連結,對話與情感碰觸,落實老少共學與實踐代間教育。讓生活情境融入課程中,也讓老師更藉由團隊的創意發想進行課程設計,在這樣的任務執行中,沒有正確答案,只要學生願意盡情揮灑想像力,老師們都願意像行動充電車一樣隨時補充學習動能。
「吾男梧湳」特展,是由善水國中小師生與他們的「高」年級同學們所共同策劃而成,以「生命的對話」做為任務核心,為老少共學的校訂課程、夜間課程,透過展覽說出一段動人的生命故事。三個展區「記憶的編織」,「影像的流動」及「幸福的迴歸」,可見學生透過與長者的訪談交融出世代之間的情感,開展當天更邀請林陳謹阿嬤以她擅長的吉祥結編織傳統技藝,表達「交融」意象;學生也透過鏡頭、藝術作品記錄下與長者相處互動的學習歷程,最後藉由開箱長者物件故事,啟動長者的圓夢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