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青山國中小

我的『銀』響世界

改變契機

青山團隊歷經兩年的廣達「設計學習」計畫,開始逐漸發展出策展任務在國中端運作的樣態,今年的任務執行不再只是專屬於兩個班級,而是將計畫融入七年級校訂課程中實施,從去年關注家鄉議題,今年也融入高齡議題,期待透過與生活連結的任務主題,搭造學生與在地長者的「新連結」。

情境任務介紹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長照社會的系統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這個現象對於現在的青年學子來說,還是太過遙遠,在祖孫的互動過程中,不難發現長輩對孩子的殷殷叮嚀與關心,換來的是小孩對於長輩溝通語氣上的不耐煩,因此為了要逆轉學生對於長者的刻板印象,建立起彼此之間的溝通是舒服且勇敢的,期待賦予學生「設計學習」的任務,培養學生世代間相互溝通的能力及素養,藉此創造長者愛與歸屬感。

由訪談任務中找出銀世代中關鍵的「銀響力」,再透過戲劇的發表而感受訪談者內心的想法,進而影響自我正向的力量;再藉由LINE梗圖的創作以動畫方式呈現,展現跨世代間的溝通巧思,最後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音樂盒」,以傳家寶永流傳的概念,別於以往文字影像紀錄,而是以創新趣味的方式將長者的故事傳唱下去。
    

任務信

嗨!各位設計師:

今年我們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計畫,是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的策展任務—『七老八十新契機-逆轉高齡的社會與人生』。自1993年起,臺灣開始邁入了高齡化社會,並預估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自強里屬於青山國中小的學區,也是我們的所在地,你知道嗎? 自強里的長者活動常常租借在青山國中小校園裡,但你可能從未與這個社區的長者們有連結。在「社區設計」3.0裡強調「和社區一起設計生活方式」,每個人都可能是收穫者與給予者,而這就是共生社區裡最關鍵的互助、相互依存,也是人際關係中具體且良好的溝通展現。
從小,我們讀過許多偉人影響世界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在我們生活周遭的長者,他們的生命經驗其實也蘊藏著影響你我的故事。此次,邀請各位設計師以生活周遭的老物件,加入「響」的元素,利用科技改變老物件原有的樣態,創作出前所未見對銀髮世界的美好想像,逆轉世代疏離,建立社區的溝通。

任務一:銀響生存的“享”要

在彈性課程中,設計師們走訪自強里許多長者,認識並訪談許多長者對於自己想要的需求。請你寫出一篇關於長者在想要做這件事時是舒服的、是可以勇敢的,用享受的概念去想要,來說一個前所未見逆轉世代疏離,銀響社區溝通改變的故事。

任務二:銀響生活的“想”受 

我們在走訪的過程中,每個設計師都看見在長者生命中曾經享受的生活老物件。請設計師們把享受的享換成“想”,回憶做這件事所給予的過程,以肢體創造出一個前所未見,逆轉世代疏離,銀響社區溝通的再創想像物件。

任務三:銀響生命的“響”亮  

經歷過「說一個前所未見享要的故事」與「肢體再創一個前所未見的想受」後,請設計師們以過程中長者翻轉你的生命,成為你心靈中的響亮!你與長者互相影響,產生了生活周遭息息相關的大小事,請運用生活科技元素,「創作出一個前所未見的銀響老物件特展」,感受銀響的力量,串連起青銀共生的新世代。

最終展覽規格:

YesNo
  • 需以「逆轉」為任務目的,並以70歲以上的高齡者為主要研究對象                    
  • 要改變社會對高齡者的態度或逆轉高齡者的心境找出人生新目標
  • 展覽至少分三個展區,每個展需由你歸納意義,以及設定展區名稱
  • 展區間要有意義的排列,並且串成完整的脈絡或故事
  • 要記錄策展的歷程(點子、想法)或呈現
     
  • 不要從高齡者的刻板印象切入(負擔、弱勢…)或自己是照顧高齡者的角度切入
  • 不要只是表層、籠統的解釋高齡者的需求
  • 不要以「任務名稱」為展覽名稱、不要是老師指定的展區名稱
  • 不要依作品外在形式、技法、媒材而歸類為同一展區,或展區間沒有脈絡性
  • 歷程記錄不要只有照片需加上文字說明
 

 

委託人    
新北市青山國中小  校長       王如杏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點子實驗室的課程做出來的東西都很稀有的,課程的內容都很特別及有趣,而且課程主題能讓我們自己去發想。」
「我在構想的部分進步了許多,也能和團體內部的成員好好溝通。」
「我覺得我變得很有想像力,能在時間內想出一個讓組員與老師都能心服口服的東西,而且我與人溝通的能力也進步了。」

學生們原本覺得高齡者的生活都很無聊,每天的事都一樣,但透過閱讀資料案例及長者訪問,發現原來高齡者可以透過規畫生活,讓生活如彩虹筆般多采多姿;也藉由訪談讓學生與奶奶有更多的聊天時光,意識到,這樣的對話十分美好。
    

★展現在表達

「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是選要訪問哪一個阿公阿嬤,每一個都是不同的故事,最後我們選了雜貨店的阿嬤,因為我們組員都很常去。」
「我就是不會畫畫啊!但是我的阿公愛抽菸,所以我就畫了一隻大大的香菸,旁邊寫上:阿公抽的不是菸,是在社會上打拼與融入的工具。一邊畫一邊思考著該如何做轉換,才能表達我的想法。」
「為了要紀錄最難就是要寫很多字,因為我國文不好,所以要寫很久,就是要邊查邊寫,否則就是問人字怎麼寫。」

長者的「手路菜」作為探究長者智慧故事的其中一個主題,分類、命名,分著談著,孩子們肚子都餓了起來;而為了能跟汐止社區自強里的長者們聊天,就算孩子們閩南語說的沒有太通順,但阿公阿嬤們還是很認真熱情的分享生活故事,這樣的氣氛也讓孩子們意猶未盡地享受情感上的交融。
    

★展現在行動

「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是在想策展內容及寫學習單的部分,我最後有完成。解決的方式就是策展內容的部份我們小組討論,學習單的部分也是跟小組共同想出答案。」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做音樂盒,然後要錄音,但我們這組的音檔一直被退貨,到最後我們依然合力完成了,到策展時,我們這組的作品被拿去展覽了!我們這組的成員都十分開心。」
「最大的改變就是對自己採訪過的相關人事物,如果看到類似的事物就會引起我的好奇心,會想進一步了解。」

對於任務作品的產出,學生想的遠比老師還要多,為了要增進與長者之間的溝通方式,學生們透過討論發現長輩喜歡傳早安問候圖,於是開始設計長者梗圖,以幽默及富有祖孫之情的方式互動;生科課以雷切雷雕結合資訊課學習到的Arduino版寫程式,製作現代版的音樂盒,讓阿公阿嬤的故事藉此保存下去。
    

 

教學策略

「習慣了規準的設定,會更清楚我的教學方向,能夠更將精準地進行課程設定,然後看到在這鷹架下學生的跳躍與創新。」
「學生原本不清楚我所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找不到思考的方向,教學上也引導的很辛苦,但是當規準下去之後,學生能更知道要怎麼去發想與解決問題。」

教師團隊這次藉由高齡者議題的任務設定,進行包含校本課程-讓每位學生體驗扮演長者,與從旁協助者分享心得,學習六何法訪談技巧,並且走訪自強里,開始進行長者的訪問。在核心班級實施課程後,發現要逆轉學生的刻板印象必須依靠更多元的課程策略:文章影片的賞析、肢體的律動可能性、觀察長者後製作人偶、實際接觸訪談長者、自我設計梗圖……等,將不同面向的方式融入到課程中,學生才能破框且深植心中,用享受的概念去挖掘長者心中的想要,透過作品產出說一個逆轉世代疏離,建立社區溝通的故事。
    

 

展覽呈現

「我的『銀』響世界」是以「銀響力」作為關鍵概念,透過設計師以生活周遭的長者故事、老物件,加入「響」的元素,利用科技改變老物件原有的樣態,創造出前所未見對銀髮世界的美好想像,逆轉世代疏離,建立社區溝通。透過三展區:「銀響生存的『享』要」,先以長者「想要完成一件事的分享」生命歷程,拼湊出長者圖像及對於自己產生影響力的關鍵概念;再到「銀響生活的『想』受」,以偶劇的角色扮演呈現長者故事後及自己想法的改變;最終以「銀響生命的『響』亮」,設計內心響亮的音樂盒,傳承長者的動人故事。

          

教師發表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