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信義國小,今年度以「數位任務」的執行,期待藉由今年「七老八十新契機-逆轉高齡的社會與人生」的年度主題,引導學生關注高齡者族群,透過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APP數位裝置模型,帶出長者們自身的潛力價值,並且能協助建立起與社會的連結、並提高社會認同。歷程中,學生以同理心,運用多元科技設備,符合長者的社交需求,打造高齡者對外的「全新連結」。
臺灣2026年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650萬人,即突破總人口的20%。然而,針對現今提供給高齡者的展品或服務,仍是以照護、輔助科技為主,較少照顧到高齡者心理層面的問題。
因此,教學團隊期待透過此次「設計學習」任務,藉由兩個核心班級的學生們創意發想,運用科技打造出一個能增進高齡者對外連結的平台,不僅能分享自己的生活,也能與其他高齡者有所互動,以藉此打造一個「NEW ELDER-晚美生活」,彌平高齡者在面對退休人生時,與社會連結斷裂的危機感、邊緣化。
學生們化身為平台設計師,先透過蒐集資料,分析三個不同媒介平台的運作、連結方式後,再進一步針對生活周遭的高齡者,進行使用者的訪談,挖掘其經驗及需求,最後設計出一款語音互動的APP裝置,透過「說」故事的語音傳送,啟動回饋互動裝置,打造前所未見整合線上線下連結的APP。
你知道嗎?臺灣在2026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650萬人,即突破總人口的20%。這也就是說,我們基隆市仁愛區到2026年,高齡者大概會有八千多位,我們身邊的這些高齡者,擁有豐富的經驗與故事,可以分享、豐富我們的生活;例如他們在社區中擔任各項志工職務,給了我們溫暖和善互助的氛圍,但是這些高齡者們與社區民眾孩子的連結卻有些不足。
各位有豐富想像力、創造力及數位能力的設計師們,你們擁有可以發揚再現高齡者風華的能力!廣達文教基金會邀請各位設計師,發揮你們的創造力,為我們基隆市仁愛區的長者們設計一個~前所未見「連結」APP的數位裝置模型,我們一起透過下面三個任務,來連結延續這個氛圍吧!
(本計畫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
請各位設計師,針對美食、旅遊與遊戲等的主題,尋找三個不同媒介平台,例如:書籍、網站、串流媒體等,觀察各種不同媒介的「連結」分享方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請各位設計師們,挖掘你身邊的人間寶藏,了解他們的經驗與潛能,將這些「連結」的寶藏,收錄於各組的寶貝圖鑑中!
尋找到了黃金屋,也集滿了寶貝圖鑑,現在請你設計一個前所未有的「連結」APP,讓寶貝風華再現!
要 | 不要 |
1. 要定義連結的概念 2. 要從己身經驗出發 3. 要至少三種面向的連結方式 4. 要編列三個以上的使用程序 5. 要能善用長者的經驗優勢 6. 要能滿足長者個人需求 | 1. 不要限制連結對象 2. 不要限制時間 3. 不要限制空間 4. 不要限制性別 |
「點子實驗室可以透過腦力激盪的方式,來整合出我們需要的答案,和在以前上課時直接思考的形式比較不同。另外,還會用心智圖的方式來延伸我們的想法,也和以前上課直接性的因果關係比較不同。」
「學生體驗學習時我們要做一個寵物,我們就像真的設計師一樣,先分析問題,再針對問題做一個量身打造的寵物。」
透過學生體驗學習「設計思考」的訓練,讓孩子學習利用便利貼將想法記錄下來,或將蒐集得來的資料整合、分類;藉由「設計寵物」的主題,同理學習定義需求及問題後,思考該如何量身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設計來解決使用者的問題。創意思考的視野,展現在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模型創作及功能設計上。
「在進行APP設計時,我們要看老人需要東西,那個板子不知道怎麼放而跟組員吵架。我們冷靜下來好好的討論方法。」
「我寫筆記更快了,我也學習到如何跟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也願意傾聽別人的想法。」
「要做作品時,跟隊友討論方向,我試著去表達我的意見,同時也要聽聽別人的意見。」
「練習訪談時覺得最印象深刻,因為訪談中必須動頭腦問問題。」
學生們透過最終任務,需設計一款符合長者使用的APP:Q寶。在APP介面草圖的設計、版面的編輯透過模擬器的運作,都能展現出學生們間不同的邏輯表達方式;而進行任務練習訪談的部分,最困難的就是要提出問題,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要不斷的問問題,學生發現只要好奇心多一點,想到的都講出來,也能夠輕鬆克服這樣的難關。
「我發覺實作十分難,材料及工具的問題都十分難以解決,都須努力。但在過程中可以讓人更加專注,也獲得許多靈感,豐富了想像力。對於電腦也更加熟練,學會編輯程式。」
「因為我本來電腦就不太好,而且我重來都沒有寫過軟體,還好有老師教我們如何寫軟體,並且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於是成功克服了。」
「我們可以動手操作,把自己的想法做成實體的物品。」
走出教室,學生們實地訪問阿嬤,面對面的聊天,發現原來阿嬤會的原比自己知道的還要多,透過這樣的任務,學生有了更了解長者的機會。而為了要完成打造出符合需求,創造新連結的APP平台,學生透過編寫程式實作,跟著老師一步步學習完成,在練習測試RGB燈泡時,將寫好的程式寫入裝置內,燈亮的那一刻,學生擁有滿滿的成就感。
「每個老師都有專精的領域,在團隊中大家集思廣益、一起發想;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先去試想各種可能的教學情境,不斷的修正調整,建構出適合孩子們與長者間連結最美好的課程。」
透過廣達「設計學習」計畫,不僅在校內組成跨領域的教學團隊,這次更與台北市幸安國小組成跨校聯盟團隊,相互支援APP Inventor2 的教學,也同時號召三所學校進行跨校觀摩。教師社群透過學生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滾動式的討論修正,打破自己以往備課的mindset,調整步伐,只為了鷹架出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情境。因執行任務的核心班級跨了五、六年級,學生們在電腦能力的起始能力而有所不同,透過老師能在課堂上的協助,學生間的相互教學相長,也是進步的最大動力,給予學生空間與時間,讓他們找出問題所在,這樣的收穫更加紮實。
「NEW ELDER-晚美生活」是一個以「建立連結」做為關鍵概念,以如何運用數位裝置,增進高齡者對外連結的問題意識,鋪陳學生的任務,賦予學生設計師的身分,進行資料蒐集、創意發想的成果發表。學生展示出的APP原型作品,目前仍在測試階段中,但由學生蒐集的使用者需求、市面上平台的反饋系統功能研究、程式語言的學習運用,新興科技載具軟體的連結使用等,不僅已先縮短了學生與高齡者間的距離,也透過設計發想出以「說」故事的語音傳送分享給其他夥伴,進行交流外;也能透過語音傳送後,而啟動互動裝置,以聽覺、嗅覺、體感等正面回饋,讓長者立即感受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