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美林國小,一所農村型的偏鄉小學,也是戶外教育推展積極的小學,孩子的眼界因戶外踏查變得很不一樣,這一次廣達「設計學習」的策展主題,期待孩子們走出校園,認識家鄉,這個理念與美林不謀而合,今年春季美林戶外教育拜訪了嘉義梅山鄉太平社區,希望透過設計學習的概念,從戶外教育拜訪別人社區後,回過頭來看到自己家鄉之美,啟發孩子熱愛自己家鄉,行銷自己家鄉。
竹器是過往先民最常使用的器皿,美林國小所在地區是當初竹編技藝最興盛的社區-崙尾與天赦,最興盛的時期共有十幾家的竹編工廠,竹編連結社區共同的記憶,但因塑膠器皿與其他材質發展,竹編器具不再是唯一的選擇,盛況不再,現在只剩下一家。
希望讓孩子透過攝影機記錄、訪問,尋回社區共同的記憶,藉此傳遞對家鄉的關懷與情感,進而思索為社區做一點點事情。
你們還記得戶外教學時都要編織竹編作為贈送新朋友的禮物嗎?你知道我們社區以前曾經是竹編的重要生產基地嗎?為了要了解這些問題,因此邀請你們一起拿起攝影機、麥克風到社區去採訪拍攝,完成「竹跡.足跡」紀錄片,將社區竹編的記憶、發展歷史分享到社區與網路。
蒐集竹子在先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竹子可以編織成那些器物?以及崙尾、天赦地區的竹編發展的歷史與相關知識,並進行分組報告。
利用蒐集到的竹編資料,討論出三種竹編的「傳承」概念,並撰寫影片的拍攝與訪問大綱。
分組實際進行採訪拍攝並剪輯成「竹跡.足跡」紀錄片。
任務一「知竹-發現竹跡」透過資料收集,了解竹編與過去生活的關係,藉此找到過去先民的竹跡。
任務二「解竹-追根究柢」透過大家發想,整理訪談方向與內容,再進行訪談,透過多元的角度拍攝,解開竹編的內涵。
任務三「現竹-竹影傳承」經過剪輯呈現完整的影片,並在剪輯之餘,學習竹編技藝,簡易編織自己的作品。
本次展覽分為三大展區:知竹、解竹與現竹,介紹如下:
展區一「知竹」,展示學生的竹語海報,學生了解各式竹器物的用途後,給予各種竹器物新的詮釋。
展區二「解竹」,展示學生的點子筆記本與討論海報,呈現學生蒐集資料與討論訪問大綱的歷程。
展區三「現竹」,展示兩部紀錄短片,呈現了學生對於竹編、竹編發展協會與社區傳承演變的對話。
左圖:展區一「知竹」,學生了解各式竹器物的用途後,給予各種竹器物新的詮釋。
中圖:展區一「知竹」,竹語海報。
右圖:展區一「知竹」,竹語海報。
左圖:展區二「解竹」,策展歷程區,展示學生點子筆記本。
中圖:點子筆記本中師生的對話。
右圖:展區二「解竹」,歷程討論海報。
左圖:展區三「現竹」,兩部紀錄短片播放。
中圖:展區三「現竹」,紀錄片首映會現場。
右圖:展區三「現竹」,師生竹編花燈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