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碇內國中

峰迴路轉石定內

改變契機

基隆市碇內國中位於暖暖區,週邊環境生態豐富,但隨著社會變遷與脈動,人人之間漸漸疏離,孩子對於自己所處的土地也失去了連結與情感,雖鄰近暖東峽谷、暖暖苗圃、暖暖運動公園、西勢水庫、藍染藝術,如何讓碇內國中的學子能夠以「親近鄉土」為起點、「文化色彩」為經緯,進而「多元發展」走向世界,是我們期待每位碇中人所具備的能力與態度;因此,期待透過「設計學習」計畫嘗試讓學生從探索社區的歷史文化為起點,第一階段先行彙整暖暖在地的文史,建構鄉土資料庫,第二階段將暖暖的風華展現於社區民眾,讓更多人了解暖暖的風華歷史。

情境任務介紹

 

碇內含有精彩風華的歷史痕跡,隨著眷村的改建、煤礦的廢棄與遺忘「碇內」一名的由來,讓身為碇內的一份子不知如何將此美麗的土地介紹給別人。此任務主要讓區民認識不只有好山、好水,還有好精彩的碇內歷史。

這個學期我們先展開新的旅程,為了讓全校同學能認識碇內的美麗,學校發布一個任務,大家先聽聽803班同學們的介紹,認識碇內的峰迴路轉後,親自捕捉碇內的在地風貌,述說碇內的在地故事,認識認同碇內的家鄉之美。

任務信

你好!各位導覽地圖設計師:


你會如何向遊人介紹自己生長的家鄉「碇內」呢?在基隆河灣之濱的碇內有好山、好水,卻不是好無聊的地方,反而擁有好精采的過往。
為了讓往來的遊人深入體會碇內的韻味,學校招募各位導覽地圖設計師,參與這一次「峰迴路轉石定內」導覽地圖的設計活動!

任務一:「轉灣」:發生的轉變

暑假期間,導覽小尖兵與美術社的同學們走訪了碇內幾處充滿歷史韻味的場所,架構了網頁簡介。請你從中發掘:從古迄今,碇內這塊土地上已經發生的轉變。

任務二:「轉折」:轉變的原因

瞭解碇內已經發生的轉變之後,請你從中挑選一項主題,挖掘促成轉變發生的背景因素。將已經發生轉變的人事物,與轉變的背景因素及發展脈絡,繪製成心智圖來說明。

任務三:「轉機」:期待的轉變

過去的轉變造就了今日的碇內,碇內的未來你期待能發生什麼樣的轉變?產生轉變需要凝聚力量,凝聚力量需要讓更多人認識、瞭解碇內這片土地。現在,請你創作碇內的導覽地圖,將碇內已經發生的轉變、轉變的背景因素,以及你所期待的、未來的轉變,介紹給親朋好友、外來遊人知道。    

委託人    
基隆市文化局       局長        馬嫻育
基隆市碇內國中   校長        王淑芬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歸納資料能力

    

★分組合作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策略

任務一:根據任務文本提供的資訊,找出在碇內曾經發生轉變的人、事、物,再將這些人、事、物歸納成三大類,每類設計一「小標題」說明轉變的類別,歸納涵蓋碇內轉變之「展覽主題」。
    

任務二:手繪方式完成「劉其偉生命之河」,呈現轉變脈絡。各組透過任務一產生展覽主題,請各組針對自己選定的展覽主題,深入探討碇內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脈絡。
    

任務三:各組透過任務二產生六個導覽地圖,請各組針對自己選定的展覽主題,圖文並茂地介紹這塊土地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故事,並以期待未來的轉變作故事的結語。
利用LOGO軟體創造符合該組主題之logo,並利用雷雕機雕刻於木板上以供導覽地圖使用。
    

展覽呈現

展區一:
位處基隆河灣之地 隨我們看一看轉變的河畔風光
歷經駐軍與採礦的紛紛擾擾 聽我們說一說轉變的街頭故事
劉其偉人生因軍事與外派工程師而轉變成胸懷瑰麗自然的藝術家
讓我們描繪出他曲折的生命長河故事
展區二:
古早時隨著基隆河運把「藍染」送往外界
逐漸形成聚落為「庄頭土地公」建立廟宇
日軍發掘黑金,懷抱淘金夢的人們湧入「碇內」
國民政府安置海軍的眷屬在碇內「美齡庄」
民國41年,由地方人士敦請市長建設私立「博愛救濟院」
展區三:
透過繪畫劉其偉讓世界看見荒野
透過紀錄片齊柏林讓世界看見台灣
透過導覽地圖我們邀請你來看見我們眼中的碇內
                

分享影音檔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