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枋寮國小位於枋寮鄉,創校於1903年,是所百年老校,旁邊的媽祖廟和學校是相依共生,最早期學校就是在媽祖廟裡開始興起的,隨著時間的流轉,在地人文風俗的變化,孩子也就遺忘了學校和媽祖廟之間的緊密關係,學校、媽祖廟以及社區之間的關係愈發疏離,孩子的心中並不以媽祖廟為在地重要的精神象徵,認為只是路邊的一間廟宇,很難激起孩子心中對在地的歸屬感。有鑑於此,希冀藉由廣達「設計學習」計畫,把學校與媽祖廟之間的關係重新連結,開啟孩子心中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感。
屏東縣枋寮國小教學團隊引導學生從書法、圖騰意象、文學等多元面向,認識已有240年歷史的好厝邊「德興宮」,重新啟動學生對在地文化的認同,透過與媒材的反芻和翻轉,進行紙黏土創作、自造神像、彩繪壁畫、書寫楹聯及牌匾,融入 創意、導覽、戲劇等元素,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索、思考與討論,從心體悟傳承的意義及價值,建立對鄉土文化的歸屬感與向心力。孩子們「廟」手回春創造傳統與現代都能共鳴的跨界圖騰,歡迎一同來欣賞!
咱們學校的好鄰居-德興宮,自西元1778年設宮迄今已有240年的歷史,經歷多次居民籌資修建,方有現今規模;1903年設立枋寮公學校於媽祖廟內,更讓學校、廟宇與社區的關係愈形緊密。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耆老凋零,廟宇歷史與建築所代表的意涵已漸被遺忘。青春年少的你們,在點香禮敬的時候,是否想過此地先民們想藉由這個空間傳遞哪些信念?表達對子孫的什麼祝福?
為了協助大家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訂出「尋寶‧解密‧傳心意」三階段任務,只要你真誠參與,相信必能「重新、從心」認識--會說話的圖騰!
從廟宇建築中找到一個讓您特別有感覺的圖像,將其拍照或錄影。
查詢該圖像的典故、象徵,揣摩作者想表達的意涵,用自己的話寫成文章。可結合手繪、列印等方式,製成(至少A2大小的)海報,在班上發表。
你現在是一位廟宇藝術家,受邀參與廟宇興建。你會用什麼樣的表現手法,繪畫、雕刻、書法…?創作什麼作品?想要表達什麼?請跟大家交流分享,並蒐集紀錄3位同學給你的回饋。
最後,祝福各位
使命必達‧心強腦壯
任務一:尋寶,探索、記錄媽祖廟中的各式圖像,並以立體小書與壁畫表現自己的觀察。
任務二:解密,了解上述圖像的典故、象徵後,利用紙黏土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神。
任務三:傳心意,透過臨摹廟中的楹聯與牌匾,感受如何透過文字表達對神明的尊敬之心。
「會說話的圖騰」共分為四個主展區,外加一個小小互動區。
主題導覽區為第一站,主要進行展覽主題介紹及歷程影片觀看。繞境意象區為第二站,利用翻倒的街道圖,擺上理想中的神,營造地方繞境的文化。廟宇意象區為第三站,以德興宮的楹聯與牌匾為基礎進行書法創作,規劃佈置於牆面及天花板。第四站為畫說神話區,將神話故事繪製程圖,製作成立體小書與壁畫。最後來到互動區,有著大型牌匾拼圖及依據德興宮歷史製成的大富翁桌遊。
左圖:展場入口歡迎海報
中圖:第一站主題導覽區
右圖:第一站主題導覽區_報馬仔介紹
左圖:第二站繞境意象區_眾神降臨
中圖:第三站廟宇意象區_楹聯及牌匾
右圖:第四站畫說神話區_壁畫彩繪媽祖的故事
左圖:第四站畫說神話區_小書圖文並茂介紹媽祖的故事
中圖:第四站畫說神話區_介紹德興宮建造歷史與廟內神明故事
右圖:最終站互動區,圖為依據德興宮歷史製成的大富翁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