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泰山國小

回到十二歲的那一年

改變契機

新北市泰山國小前身是日治時期總督乃木希典於1897年核准設計的山腳公學校,至2018年適逢建校120週年,因此,希望能以廣達「設計學習」計畫能更進一步帶領學生了解、研究、發掘自己家鄉地區(行政區域)及學校,以至探究並書寫自己家族的歷史,促使學生養成主動鑽研、自主學習的態度。

情境任務介紹

 

「照片不應該只有回憶,透過孩子們的二次創作,可以帶給觀眾更多元的感受,彰顯出深遠的意義。」

新北市泰山國小教學團隊以相機作為策展過程中的「觀景窗」,引導604班學生採訪父母、討論、分析及創作,透過12歲的視角觀看生活,用影像堆疊周遭的人事物,聚焦出自己的觀點與想像,而展場巧妙運用時間和空間脈絡呈現「古往照今來」的影像創意。一群12歲孩子對於自身的體察與未來的想像,如何醞釀在一張張的圖像上?透過他們的「觀景窗」,我們可否看到師生共同轉變了教室的風景?

任務信

各位同學:

還記得我們上完日治時期的社會課後,拿著學校史室裡保存的老照片,一起到校園裡尋找、比對舊日時光的痕跡嗎?
拍照活動不只是好玩而已,老師想透過這個活動讓你們穿梭時光,回到過去體會課文提到的種種日常生活樣貌,如服裝、學校活動、學校制度、建築物隨著時代的改變等。
因此,你們可以慢慢理解歷史並不遙遠,原來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累積後就是歷史。所以,在廣達「設計學習」計畫要開始的時候,老師要你們好好觀察、思考自己12歲時的日常生活,例如你喜歡看的電視、休閒娛樂活動、非常嚮往的運動品牌、喜歡的課…等。。
接者,再利用週休二日或接下來的國慶連假,依信封袋裡的任務信,以和爸爸媽媽聊天的方式,了解爸爸媽媽12歲時的生活。老師非常期待你們訪談爸媽的結果喔!
祝 任務順利完成!

委託人    
新北市泰山國小  校長       李順銓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導覽解說的能力

    

 

★一起討論的能力

    

★創作及分類歸納的能力

    

教學策略

任務一:採訪爸媽12歲時的生活
上完日治時期的台灣史後,拿出學校舊時的照片,請小朋友找出照片裡的場景,並請小朋友比對舊時與今日場景,且模擬照片中人物的動作。爾後再於課堂進行相關討論活動。
    

任務二:目前生命中最有意義的物品(與大家分享物品的故事)
訪談爸媽12歲的生活為主軸,試圖透過口述這些生活場景看出時代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就是歷史,所以歷史不適生硬、背誦的科目,而是你我他生活痕跡跡的積累。
    

任務三:拍攝自己12歲的生活:家裡、學校、活動的區域
奠基在任務一、二的基礎上,利用即可拍相機拍攝指定作業,意圖讓他們透過即可拍相機,往父母、家族的關係再「看」得深入一些。
    

展覽呈現

這次展覽分成三區,入門的黑板作為展覽主意象,學生和老師討論出要以手持即可拍相機為主,象徵這次的課程是以影像為主軸。相機也帶著它們開始了另一種「觀景窗」。
    

展區一:「古往照今來」,學生尋找舊照片中的場景並模擬舊照片中人物的動作,做古今照片的映照。
    

展區二:「我攝影。說我的故事」,則是在藍晒顯影課及訪談爸媽12歲的基礎上,利用即可拍相機拍攝生活中的人事物風景,誠如楊德昌導演最後的電影作品「一 一」中以一位11歲男孩為主角呈現孩童的視角,成人總是不懂小男孩為何只拍人的後腦勺,亦如小王子故事的開端,大人總以為主人公畫的是帽子,殊不知小男孩畫的是吞了大象的蛇。
    

展區三:「顯影‧未來」,呈現藍晒(攝影術的開始),以及學生利用即可拍拍攝的12歲生活照,相片敘說了12歲的孩童在意的種種人事物,雖然相片模糊、失焦、漏光,卻在在呈現了迥異於成人視角的風景。這套課程不僅是著眼于12歲的現在,更在乎現在12歲的孩子,可以從此時此刻往後跳躍成甚麼樣子,所以請學生寫一封信給10年後的自己,想像自己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人。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