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通霄國中位處苗栗偏鄉地區,學區中大部分家長忙於生計,無力給予孩子完善的教育環境,因此學校扮演著關鍵性角色,秉著「老師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信念,通霄教學團隊希望藉由廣達「設計學習」計畫,將策展導入課程,打破國中分科課程的藩籬,整合科際間的教學內容與資源,共同完成策展與教學目標,並期許透過策展歷程,學生能自發參與、自主思考、團隊合作、多方學習,並為學習成果展演加入視覺與美學觀點,使學習更加精緻與深化。
你們有發現每天餐桌上的餐點或是學校營養午餐從哪裡來嗎?試著想想,這些食材生產於何處?讓我們進行一場源頭追溯旅行,從餐桌到產地,發現食物與土地的美好真味。
通霄是依山傍海的純樸小鎮,近年來,在地先進們思考著有無與環境、多樣物種「共處、共享、共好」的耕種方式,從農田到餐桌的過程,用更加友善、共融的方式與自然共生。
我們有三個任務,需要同學們施展魔法,以人、環境、物種「共處、共享、共好」理念,第一:發現、踏察,記錄家鄉農業狀況;第二:透過親自耕種,感受土地孕育溫暖幸福的四季豐收並習得有機栽種的知識與技能;第三:具備好食材選擇力,挑選在地的好食材進行創意料理,策劃一個前所未有的食戀農廚料理特展,宣揚友善耕種、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永續經營的正向價值與實踐力。
你們有發現每天餐桌上的餐點或是學校營養午餐從哪裡來嗎?試著想想,這些食材生產於何處?讓我們進行一場源頭追溯旅行,從餐桌到產地,發現食物與土地的美好真味。
 通霄是依山傍海的純樸小鎮,自農業發展以來,為求單位產量最大化,大量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導致一連串的食安問題,害人害己,甚至禍延子孫,近年來,在地先進們思考著有無與環境、多樣物種「共處、共享、共好」的耕種方式,從農田到餐桌的過程,用更加友善、共融的方式與自然共生。
 我們有三個任務,需要同學們施展魔法,以人、環境、物種「共處、共享、共好」理念,第一:發現、踏察,記錄家鄉農業狀況;第二:透過親自耕種,感受土地孕育溫暖幸福的四季豐收並習得有機栽種的知識與技能;第三:具備好食材選擇力,挑選在地的好食材進行創意料理,策劃一個前所未有的食戀農廚料理特展,宣揚友善耕種、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永續經營的正向價值與實踐力。
食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你蒐集在地好食材之資料,並實際走訪在地農作,與耕種者進行訪談、對話。利用收集的照片輔以插圖與文字,繪製地圖,策畫一個「稻得了地圖」特展,帶領我們走入以農業建構的通霄產銷網。
拍攝耕耘體驗、揮灑汗水的過程,利用照片結合心路歷程,做一個隨筆札記,策畫一個「鋤除廚記錄」特展。
利用蒐集到的好食材,製作成一道料理,並將過程繪製圖文食譜,策畫一個「食在好料理」特展。
左圖:小組任務討論、發想
 中圖:各小組組內陳述自我想法
 右圖:小組策展討論、展區分類、規劃
 
  
 
左圖:農耕專題海報製作
 中圖:圖像料理食譜繪製
 右圖:人物訪談專題海報製作
 
  
 
左圖:展品策展思考與規劃
 中圖:小組展區討論、規劃
 右圖:展區空間思考與調整
任務一:「走讀在地,稻得了地圖」特展
   
  
 左圖:校長頒發任務信
 中圖:訪問田鱉阿伯阿母,請教有機耕種的理念與行動
 右圖:彩虹玉米女班長林阿綢阿姨到校演講
 
   
  
 左圖:將有機無毒耕種的NG水果製成果醬
 中圖:訪問友善環境理念經營民宿業者邱玲鈺阿姨
 右圖:專題海報作品
 
 任務二:「農家耕讀,鋤除廚記錄」特展
   
  
 左圖:農耕體驗區整地
 中圖:校長關心與帶領進行校園農地耕種
 右圖:同學們種下萵苣菜苗
 
  
   
  
 左圖:每日澆水、拔草、除蟲
 中圖:作物收成
 右圖:菜園一角
 
 任務三:「幸福饗讀,食在好料理」特展
   
  

 左圖:料理概念與實作學習
 中圖:蔬食料理實作
 右圖:料理過程文字、圖像記錄
 
   
  
 左圖:校園農耕蔬菜入菜料理發想
 中圖:繪製圖像料理食譜
 右圖:手繪料理食譜
家鄉的「綠色生活-食戀農廚」之美展覽分為五區,第一區介紹的是「人與環境的共處」之美、第二區是「人與物種的共好」之美,第三區「食在好的共享(饗)」之美,第四區是「耕讀」之美,第五區是「學習歷程」之美,與您分享友善耕種、健康飲食、永續經營的家鄉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