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和」是新北市中和區的古地名,為漳州人所闢,在械鬥不已的年代中,祈求吉祥和睦之意。新北市漳和國中以「快樂學習、桃李春風」為校訓,在校長對課程的堅持與強調潛移默化的境教之下,鼓勵教師動腦研發課程,發展多元教學策略,以滿足各種不同屬性的孩子,故期盼透過申請廣達「設計學習」計畫,促使漳和教師團隊,同儕共備,創造友善、溫馨的學習環境,進而點燃學生的學習渴望。
「見校鳥喜鵲之微,感知思考之美」
以校鳥喜鵲PICA為中心,結合各領域在教學上的實作,展現出會動腦思考的PICA,傳達漳和學子對知識的渴望。社會領域—讓學生配合歷史課程,讓孩子在家動腦畫歷史桌遊卡、在課堂上分組合作動腦展創意心智圖。童軍課程—讓學生觀察、了解喜鵲的生態,並思考回收室的使用方式,進行該空間的美化實作。美術課—以回收材料製作PICA偶,並參考藝術大師的作品元素,繪製空間美化設計圖,並策畫一個「偶遇-偶域」展覽。
在新嘗試的策略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潛力,隨著教師訂好規則、放手與信任孩子能做好的前提下,產出令人驚豔的作品,在潛移默化下主動學習與增長知識,加強了發表與創新的能力。
任務一:歷史科-在家預習畫桌遊卡、學生上課分組討論、實作與分組報告發表。
任務二:美術科-用藝術家的角度表現喜鵲,並以藝術大師的作品元素規畫空間。
任務三:童軍科-了解喜鵲生態,並認識回收環保策略與方法、應用環保材料,美化回收室空間。
「偶遇-偶域」展覽即將開鑼,作品展示的場地為「資源回收室」,為了讓每一區擁有不同的藝術感受,結合了草間彌生、米羅Joan Miro、康丁斯基Kandinsky Wassily、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等四位藝術家,並融合了禪繞畫與學生的創意思考進行布展,而運用回收媒材所製作的喜鵲偶,環保與藝術相結合,呈現各種姿態之美,讓資源回收室充滿藝術氣息,來到此地的同學不僅可做環保又可欣賞作品之美,將美感與情境相互結合成一幅美麗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