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東石國小

永不褪色的蚵鄉-漂洋過海的葡萄蚵:東石蚵仔與環境

改變契機

嘉義縣東石國小位於嘉義縣最西邊,是個靠海的學校,家長多以養殖、捕漁為生,是個以大海維生的環境。嘉義縣東石國小近年致力發展藝教課程,利用廢棄的蚵貝及校園植物進行藝術創作,讓原本廢棄的無用的殼及種子,變成了妝點校園的藝術品,此外,也期待廣達「設計學習」計畫資源挹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海洋永續議題,在參與創作討論的同時,也能將永續海洋的觀念帶入生活,進而喚起在地居民愛鄉愛土的永續經營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海洋環境,留給後代的子孫永不枯竭、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情境任務介紹

 

「見蚵產業之微,感知永續之美」
嘉義縣東石國民小學位於台灣產蚵重鎮-東石鄉,家長職業多與蚵產業有關,然而,由於蚵產業是項辛苦、靠天吃飯的行業,家長多不願意讓孩子承接起相關的事業,也間接地造成東石國小的學童對於在地環境的陌生,有鑑於此,東石國小設計學習教學團隊設計出東石在地的創意課程,以訪談、實作、踏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在地的產業與環境,並以廢棄的蚵殼再製成各式文創商品!希望能讓這些藝術品傳遞出除了美以外,更重要的環保議題,讓到校參觀展覽的家長、社區民眾看到學生的創作外,同時也能看到主題中的議題,進而喚起在地居民愛鄉愛土的永續經營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海洋環境。

任務信


親愛的東石小蚵童們:

今年是你們在學校的最後一年,東石國小在這幾年來,校園中永遠不變的是「她一直在變」-環境變美了!設備增加了!處處潛藏著知識!其中「遊學基地」讓我們化身成一個充滿知性美的參訪景點,常常可見訪客徜徉在校園中,感受著空氣中甜美的蚵香味!不過,曾何幾時,你會常常看到校長頂著大太陽在校園內帶著遊學團的成員們;細心的解說著東石鄉在地的魚鄉蚵貝情!現在,於畢業之前想賦予您們一個神聖的任務:「我們要分勞解憂校長的辛勞,讓自己成為一個牛奶蚵養殖產業的解說達人;並幫在地產業思考出前所未有的附加價值;同時要兼顧海洋漁業環境永續的議題」將此任務化身成一場Unprecedented的展覽,傳承出東石漁鄉蚵貝情的美麗面貌。


委託人

嘉義縣東石國小 校   長 莊政道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嘉義縣東石國小的學生在策展討論過程習得的能力非常多,合作討論、工具操作、佈展規劃等。其中孩子在課程中不斷的上台分享發表,增進了孩子的發表能力與自信心,其次在分組合作過程中,從對隊員的抱怨轉變成提攜與協助,讓團體能夠一起增上。最後是規劃一個展覽的能力,讓展覽從無到有,也學會設計問題、實地訪查、學會拍照等能力。

★上台發表分享的能力

    


★包容提攜的能力

    


★策展規劃-實地訪查、拍照、展區規劃與命名

    
 

教學策略

東石教學團隊原本設計的任務內容為蚵、蛤、魚類的養殖介紹和環境永續,但在經暑期教師工作坊培訓後,將任務主題聚焦於蚵的在地產業養殖介紹,最終東石團隊凝聚出「永不褪色的蚵鄉-漂洋過海的葡萄蚵:東石蚵仔與環境」的任務主題。

任務一:初訪,蚵的傳奇一生,以實際行動訪問養蚵達人,了解蚵的放養、蚵棚的綁法、蚵苗實際的模樣、外傘頂洲浮棚養殖的踏查等養蚵大小事。  
    

任務二:轉化,蚵殼的再利用,利用蚵殼創作不同藝術作品,同時藉由訪問養蚵達人所了解的養殖方式,進一步以模型方式再現。
    

任務三:再現,藉由一系列的蚵業訪問、踏查、實作,了解環境永續的議題,最後具體化為一個東石國小蚵業文化展。

    


展覽呈現

再一次策展小尖兵團隊合作,經由展覽分類主題及選件的討論與設定,以及好玩的佈展過程,過程中的討論、修改,慢慢的終於讓展覽成形,緊接著就是對於導覽稿的潤飾與修改,對於東石國小的孩子而言,首次在展覽中進行導覽,是件十分艱辛的過程,雖然導覽起仍稍生澀,但這群參與設計學習的班級學生,藉由策劃一個展覽的歷程能更貼近、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是十分好的一個學習經驗。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