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瑞芳國中,雖地處於瑞芳區中心,但在地社區嚴重缺乏藝文展覽活動及空間,美感教育刺激不足,希望透過廣達「設計學習」計畫點燃學生對美感學習的渴望,結合本校跨領域協同教學與學生分組合作學習,透過視覺藝術課程融入輔導生涯教育知能,讓學生在未來學習生涯中,埋下一顆多元感官、人文關懷的藝術種子。
「見黑金之微,感知黑鄉文化之美」
瑞芳山城早期以煤礦開採聞名,在地居民以採礦維生,因此深黑色的煤礦猶如黃金一般帶領地方經濟發展,期間孕育了豐富的人文資源,百年前,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倪蔣懷在瑞芳為後進植下最早西洋藝術之苗,稍後有礦工畫家之稱-洪瑞麟藝術家,更是建構台灣百年美術史很重要的畫家之一,電影導演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更是以瑞芳為背景故事,不同世代、不同形式,莫不將創作生命的精華浸潤在這片泥土。因此,我們為瑞芳黑金文化尋根,了解自己的故鄉,運用多媒體科技紀錄過程,使用瀝青媒材創作,策劃一個前所未有的魔法展覽,來呼應黑鄉傳奇美的故事。
瑞芳教學團隊從認識「瑞芳家鄉」為起點,結合不同領域教師,以「黑鄉傳奇」為主軸,探索瑞芳文化為主要任務,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家鄉,以策展引導學生整合學習,發現問題,透過點子實驗室,激發學生創意思維,創造屬於瑞芳的山城之美。
在綜合領域,讓學生利用心智圖、決策樹來建構出學習的方向,並確認策展的主題;社會方面,從煤礦開始深入探討瑞芳的歷史地理,了解當時礦工的生活文化,以及時代變遷;在資訊方面,應用多媒體媒材、數位科技來記錄學習過程,以及成果的展現;在自然方面,了解瀝青這個材料,知道如何運用它來做藝術創作;在藝術與人文方面,了解從以前到現在,藝術家大師如何透過各種創作呈現這個黑鄉文化。最後透過實際佈展,來呈現成果。
任務一:構思
任務二:人物訪談
任務三:創作
本次展覽共分三大展區:黑線眼影、科學面、黑點子。
展區一:黑線眼影
展出學生使用電腦軟體所繪製的家鄉心智圖,表現自己第一步對家鄉的初步認識。現場並利用止滑條貼在牆壁上,讓來賓以粉筆簽名並寫下對瑞中的祝福。
展區二:科學面
此區特別安排三種不同活動的體驗:彩色光影、潑彩滴畫、瀝青畫,讓與會來賓感受不同媒材的創作方式。
展區三:黑點子
主要展出學校典藏的藝術大師作品,例如:瀝青大師邱錫勳先生《達摩》、蒲浩明大師雕塑作品「小水滴系列」等…等,集結大師創意的點子,展現另一種黑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