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縣溪口鄉的美林國小,是一所百人以下的小學校,近年更參與創新實驗教育方案,戶外教育是美林國小本位課程發展方向,本校積極帶領孩子走出教室,並辦理相關體驗、探索、成果發表,故想藉由廣達「設計學習」計畫資源,習得策展基本能力,將學習成長歷程中發現的美、感受的美、體驗的美,以主題展覽的方式散播、傳遞出去。
「見旅行點滴之微,感知成長之美」
戶外教育是嘉義縣美林國小本位課程發展的方向,積極帶領孩子走出教室,體驗背包客「當自己的主人」的精神,接觸最真實的風俗民情,擴展生活視野,豐富學習面向。此次計畫結合前往戶外教育-阿里山鄒族之旅,美林教學團隊設計以壓箱寶的形式,讓學童可以反芻旅途的點點滴滴,將學習成長的歷程中,具體的呈現出來。
在暑期教師工作坊時,剛開始美林一教師團隊其實並沒有什麼頭緒,最初的規劃是一個攝影展,但考量到學生的攝影能力及概念表現的技巧,所以最後調整為讓學生進行多媒材的創作,並把自己的作品放入木箱之中,並以「互動」作為關鍵概念,但是隨著課程的進行,發現學生對於「成長」這個概念有較多的感觸,所以最後定調為:美林背包客成長壓箱寶。
任務一:記憶拼圖,請學生在電腦課時整理出在戶外教學過程中的照片,各組進行照片分類並給與概念的名稱,最後進行戶外教學的照片報告。
任務二:美林故事館,透過學習單的書寫與發表,讓學生說明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戶外教育成長故事。
任務三:成長壓箱寶,將自己成長故事畫成設計圖,並動手布置在木箱之中。
這次利用學校的中走廊作為策展空間,為了配合「壓箱寶」主題,佈展選擇以紙箱作為主要素材。佈展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紙箱的堆疊,因為蒐集到的箱子尺寸不一,所以學生必須一起動腦堆疊箱子,使之密合,剛開始先在點子實驗室試作,覺得布置起來的還不錯,但是實際到展場布置之後發現箱子數量稍嫌不足,以致整體感覺有點空虛,還好隔天學生們補足了紙箱才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