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青山國中小

家鄉的時光味

改變契機

青山國中小期望透過「設計學習」計畫,讓國中學生習慣以專題方式,深化學習,並發揮創意,學習提出觀點,勇於突破框架。從執行家鄉歷史的資料蒐集及踏查任務中,探究出家鄉新舊轉變的風貌特色,學生再將時光的概念,透過科技的方式展現新舊家鄉風貌的光影對話。為能完美呈現,孩子們不斷實驗、修正,磨練出解決問題與團隊合作能力。

情境任務介紹

 

汐止,這個因時代進步,歷經多次颱風淹水,許多文物、古厝逐漸消逝的地方;「陳萬乞古厝」,是棟迷人的巴洛克洋樓,但走在附近卻總只見到各種廣告商的招牌看牌,怪異的放置在古厝前方。

新北市青山國中小師生從說一個故事開始,去發掘家鄉土地上感動的故事,以繪畫將已不存在的家鄉古厝重新繪製出來,且運用雷雕技術將古厝風華再現,以一個現在科技回望過去的時光概念,展現延續的力量,並在最後任務中以純手工切割的方式建立 未來城市模型,提取家鄉重要回憶的元素,希望隨著時光流逝,科技的進步都不要忘記,『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有些傳統無論時代怎麼運轉,都應該被保留下來。
    
 

任務信

各位親愛的策展設計師:

汐止古名「水返腳」,乃因為基隆河受海水潮汐影響而得名。提到汐止,大家常想到的就是淹水,在經歷多次颱風淹水,許多汐止文物因此而流失不見,這次透過對汐止在地的人文專題,希望你們以自己的語言述說汐止的時光味。
為了讓更多汐止在地人,深入體會汐止的時光韻味,招募各位設計師參與這一次『家鄉的時光味』設計活動。

任務一:點: 感動的瞬間

說到汐止,你第一個的印象是什麼? 你知道汐止是一個百年風華的城市嗎?由南向北沿著基隆河貫穿的汐止,隨著歷史長河的推進,水返腳擺渡人的英姿,身著蓑衣犁農田而居的古往,以及深具東西方經典的古厝宗廟建築等諸多遺址特色,請各位設計師去發掘這塊土地上感動瞬間的故事。

任務二:線: 延續的力量

了解水返腳過去的人文歷史後,請設計師就地形、氣候、歷史、經濟…等因素,進行新舊聚落的轉變與比較,延續汐止在地的文化力量。

任務三:面: 交錯與融合

曾是基隆河沿岸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曾素有汐止第一街的中正老街,隨著河運衰退、水患頻仍、建築老舊與街道狹窄的窘境,已失去往日鼎盛的光彩。隨著內陸交通的發展,汐止聚落因應各種因素而遷移。如何透過過去,著眼現在、展望未來是每一個設計師的責任。現在,請各位設計師創造一個屬於汐止在地,理想的未來新市鎮,喚醒更多人認識與了解汐止這塊土地的美好,與發展的可能性。

委託人    
新北市青山國中小  校長      王如杏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因為老街的店家,可能會換,可能會改變,但唯有這條路,永遠不會改變,所以我選擇記錄它,汐止老街菜市場的地面。」
「在早期的汐止就有許多仿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這種風格的建築和台灣房子的風格有很多的地方不同,其中最顯眼的就是它的屋頂了。」

為了要說一個故事,於是開始找故事,教學團隊帶著學生走出校園進到社區踏查,出發前老師提醒學生要先定義「延續」的概念,了解新舊之間的延續故事,並記錄自己的觀察與老建築的特殊造型。學生以素描記錄老建築,以雷雕再現當年汐止建築群,並在老建築群中找出三個具有時光味的圖像,進行解構,思考,建構自己理想中未來的汐止樣貌。
    

★展現在表達

「為『家鄉時光味』,說出一個獨特動人的故事。」
「我已經會在各個文章找一些重點,更加大方的和別人說出自己的想法。」

讓學生去尋找屬於自己家鄉的故事,透過說故事的過程,培養學生在最後展覽呈現時,能具備為自己作品與家鄉風貌解說的能力。「說」,也不僅僅只是口說,透過表演藝術課程,在開幕式當天,學生甚至能用肢體來說家鄉的故事,將自己的素描作品運用復古投影機投在白布上,再將自己對家鄉的情感,透過音樂、肢體表達出來,即使再害羞的學生也能透過無聲的肢體,去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展現在行動

「能在汐止的古老風景,加上一些科技的東西,超酷的!」

在最後一個任務中,青山師生將 2.5D 概念建模的未來家鄉城市擺上,透過資訊科技,將手電筒放置在自走車上,光緩慢推移,展覽空間中出現一棟又一棟,汐止曾經風華美麗的建築剪影,經過時光隧道,光從另一區回照在白布上,出現的是未來城市的想像,像在述說時代更迭的美麗與哀愁,期待透過光影的呈現,能勾起更多家鄉的情感。佈展過程中,師生在生科教室不停嘗試錯誤,修正風扇問題、光影呈現的位置與自走車的速率搭配,學生們自己默默的在嘗試錯誤、解決問題,即使放學了,依舊不放棄!
    

 

教學策略

「『思考』,思考是所有參與這份課程的師生最大的改變,當我們留心傾聽每個人的觀點,重新思考每一個觀點,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

汐止多雨潮濕,此次展品多為紙製的成品(模型、雷雕),為防止成品軟化,不耐久撐,前後試了許多紙的硬度,特別因為展區二有運用到雷切的技術,不僅紙類的種類需克服,也必須找到適合的雷切功率。自走車辨識敏感問題,學生想到將白紙舖在地上,減少感應器對磨石子地板的感測。為了呈現未來城市的想像,學生覺得汐止將來可能會再淹水,所以交通工具可能不再是車子,而是空中的纜車或是飛行器,則思考使用魚線懸吊在空中做呈現,師生間解決了許多的難題! 
    

 

展覽呈現

「家鄉的時光味」特展分有四大展區,展區一:「大師作品」,和汐止藝術與人文發展協會合作,將汐止百年風華攝影作品放置於校園,透過「設計學習」計畫,讓更多汐止在地居民、年輕學子對家鄉更有共鳴。第二展區:「點子實驗室」,可以看見學生完整的創作歷程,從說一個故事到找故事開始,素描作品的呈現、雷切的原始檔、解構、建構的歷程,模型的塑造、資訊科技的運用,都能在此區完整看見。第三展區:「光影室」,教室利用白布將空間切成兩邊,透過自走車結合光影,看見學生雷雕古厝建築與手切建模的未來城市想像作品。第四展區:「印象汐止」,呈現黑白素描、淡鉛筆素描,一棟棟的建築畫出印象中的今昔家鄉。
    

    

 

分享影音檔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