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小希望透過「設計學習」計畫,整合跨領域學習,強化老師教學、課程規畫能力;期待學生在有系統的課程引導下,提升學習熱情,並表達內心感受,以自身觀點說出對家鄉、家人、土地的感動與愛。歷經一學期的「任務」,孩子們進入農地、進行勞動,以個人角度觀看、紀錄土地;透過老師拋出議題的討論,而聚斂出對家鄉泥土最獨特的詮釋觀點。
苗栗縣中山國小位於以種植稻米聞名的苑裡鎮,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是一個樸質友善的農村,但現在的孩子幾乎沒有下過田,沒有赤腳走在這塊陪伴大家長大的泥土上,沒有聞過泥土的芬芳,沒有傾聽泥土的呼喚。
因此中山國小教師團隊與五年甲、乙兩班的學生希望藉由稻米產業之美,從下田勞動的農事體驗出發,思考家鄉泥土味是哪一種味道?經過一個學期的策展歷程,學生從農事勞動、家鄉景物拍照、定格動畫製作、小記者報導撰寫,透過九個獨特觀點並以微電影的手法,展現他們對家鄉泥土味的詮釋。
你聞過苑裡泥土的味道嗎?你知道下雨時,雨落土裡的聲音嗎?其實下雨過後,土壤鬆了,泥土散發出特有的香味,雙腳踩在土地才能看見土裡蚯蚓蠕動、看見花生欣喜開花、看見泥土因下雨甦醒,才能聞到泥土的芬芳,這些你曾經感受過嗎?中山國小推動食農教育已經好多年,我們會一起下田插秧、拔草、撿福壽螺,一起品嘗自己種植的越光米,但是,匆匆忙忙種稻、收割之餘,你對這把家鄉的泥土有印象嗎?你知道泥土握在手中的感覺嗎?
這個學期,我們的食農課程不一樣哦!你們都是最棒的「策展人」,邀請大家為我們生活的土地透過影像紀錄與定格動畫,規劃一個獨一無二的展覽,為自己家鄉的泥土說故事。
只要完成以下任務,你就是最棒的策展人哦!
我們每天一起走過的泥土中有什麼樣的秘密,只要透過影像紀錄你就能感受到。請你策劃一個前所未有的「泥土味」特展、透過影像紀錄,觀察我們生活的土地,傾聽泥土的聲音,聽聽泥土想跟你說什麼,聽聽泥土需要什麼,聽聽泥土快樂嗎,聽聽我們可以為泥土做些什麼。
你的「任務一」中的作品,在用心的策劃下,一定是一則很棒的故事、一個很棒的展覽,但是,一個真正能感動人心的故事,是無法用看的就能傳達。期待你透過定格動畫,運用精采、有架構、有系統的說故事架構與技巧,傳達屬於你自己的『家鄉的泥土味』給想要了解我們的家鄉這塊土地的每一個人。為了讓觀眾更加了解,請你進一步用定格動畫,把泥土的話,更明白的呈現出來。
請運用任務一、二的所有作品,設計成一個前所未見的『家鄉的泥土味』展覽。
「你知道,是誰撐起這個家嗎?辛苦的農夫每天都勤勞的去田裡工作,腳跟都已經龜裂了,還是不停歇,所以我們要尊敬他們。」
「閱讀家鄉泥土味,是一種『流動』,我們認為這塊土地上,萬物都在流動這代表我們的土地生生不息,這就是家鄉的泥土味。」
學生在「任務一:傾聽泥土的呢喃」,各組需共同討論、定義出家鄉泥土味道的概念。這個抽象的「泥土味」,學生從學習當小記者,藉由觀察、資料蒐集、紀錄,並討論分析、判斷而後命名,進行發表,一個滾動概念的過程,突破表徵形象,以特殊的視角重新賦予家鄉泥土新的概念與定義,也破框達到專家的規準。
「我覺得課程最困難的就是製作影片,因為要打字,還要剪接,還要用音樂,所以我覺得製作影片比較困難。雖然很困難,但我會和同學討論,發表意見,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影片,而且老師也會在一旁鼓勵我們。」
學生透過欣賞大師的電影作品,了解苑裡土地的美麗與哀愁,試著以「微電影」的製作,除了整合任務一所累積的能力,呈現各組聚焦出來的觀點,也享受製作影片過程中的團隊合作,展覽開幕當日首映並上台引言,透過全校師生票選出最能代表家鄉泥土味的影片。過程緊張又刺激,玩真的學習情境,令同學們印象深刻。
「我覺得自己很有改變,因為我們不但要自己行動,老師也不會告訴你,因為要自己做,也要分組討論,還要分工合作。」
指導老師分享:「現在下課鐘響,很少聽到歡呼聲,也鮮少聽到學生問『可不可以下課』,因為不斷討論與創意發想的課程,小朋友都變得很忙,忙得連下課也捨不得。孩子的改變除了學習態度,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自己的價值定位,大部分的小朋友在課程後,心中充滿了自信與優越感。」任務導向的課程,除了賦予學生神聖的使命外,每位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價值,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團隊合作。
「很驚訝學生們的表現,過去學生在表達對於事件的看法時,總是一種寫流水帳的發表,這一次以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小組探索與共做,我們也很驚訝學生會如此的多元看待生活,這是我們這一次收穫最多的地方!」
教學團隊設計學生從小記者報導出發,從定義問題、發現問題,最後找出每一小組對家鄉土地認同的核心概念,並結合食農教育下田種菜實作,搭配平板拍照紀錄,製作定格動畫,加深學生對土地的關懷。老師拋出的是議題,提供的是鷹架,學生透過不斷討論的歷程,發展出自己的核心價值,創作作品,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真實的學習情境,解決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們對於家鄉土地的認識,不再只是「印象」中的家鄉。
如果 換個角度看家鄉
那麼 家鄉的泥土味
會是什麼味道?
「家鄉泥土味」特展,學生透過三個展區,展現對家鄉苑裡這塊土地的認識,「展區一:閱讀家鄉泥土味~家鄉停看聽」,擔任小記者對實作課程體驗與家鄉內容深究報導,重新定義自己對家鄉泥土「味道」的意義;「展區二:家鄉泥土那一味~人文環境面面觀」,製作定格動畫,進行觀察紀錄與省思,除了體會農夫的辛苦面,孩子也學到對土地生命的關懷;「展區三:家鄉泥土那一味~說出對家鄉泥土的感動與期許」,以「微電影」呈現了九種獨具觀點且接地氣的「泥土味」:家鄉的泥土味是一種倒退的時光味、流動、狗大便、骯髒、溫馨、春天、快樂、打拼、阿公的後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