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新生國小

憶童玩趣

改變契機

新生國小第三度參與「設計學習」計畫,期許透過策展任務設計及系統化課程,培養學生文化視野與美感素養,並在學習中體驗生活與知識結合之趣味性,並發展出解決問題的實作能力。執行「任務」的歷程中,孩子們以「童玩」作為媒介,透過新住民家長與長輩的訪談調查,說出文化與世代的記憶故事,再展現創意以創新設計童玩串聯起這些差異。

情境任務介紹

 

位於雲林縣元長鄉的新生國小,是黑金剛土豆(花生)的故鄉,這個以農為業的村莊,新住民所佔的比例相對地高,也因此在新生國小就有近三成的新住民學生,而新生國小教學團隊也觀察到現代的學生多沉浸在電玩世界,很少與父母、爺爺奶奶對話、交流,所以他們決定從「童玩」來串聯不同文化、不同世代對於玩具的記憶與故事,並且透過自己的創意巧思,將這些異國文化的童玩擷取精華重新設計出一項文創作品。

本次的策展任務,邀請四、六年級兩班的學生共同策畫出一個關於家鄉新玩味的特展「憶童玩趣」,讓參訪的觀眾留下有回憶、感心意、賞新意的觀展經驗。
    

任務信

小小策展設計師好:

大家如果在下課時間從低年級教室走過,相信一定會看到五六個小朋友正在玩企鵝敲冰塊的桌遊,玩得驚聲尖叫,刺激萬分;從廣場走過,一定也會看到了幾位小朋友正在玩著吹泡泡遊戲,那你呢?你在下課時間或放學回家後都玩些什麼?相信這些童玩一定帶給你的生活更加豐富有趣。而最近學校剛完成了一間多元文化教室,裡面的布置以東南亞國家的文物為主,大家會不會很想知道: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媽媽,她們的童玩是什麼呢?玩法跟我們一樣嗎?現在將有賴小小策展設計師的你,帶著大家探尋新住民媽媽的童玩,遙想當年的時光,發掘更多屬於我們自己新住民媽媽的故事,並一起共創共同的新玩味。
接下來,請你為全校師生策劃一個前所未見特展家鄉的「新玩」味,將大家拉近與新住民媽媽的距離。

任務一:「趣味:童玩‧同玩」

請你透過訪談新住民媽媽,認識與瞭解異國童玩,試著找出與其相似的童玩,深入挖掘童玩的趣味,陪新住民媽媽一同回想童年的樂趣。

任務二:「傳承:童流合屋」

請你透過訪談自己的家長,認識與瞭解家長的童年生活概廓,並討論、分析台灣與異國童玩之間的異同,歸納分出三個展區,整理繪製成海報,並為展區命名,接著再為全校師生導覽,揭開童玩的新面紗。

任務三:「創新:玩出新花樣」

請你選擇異國童玩進行聯想改造,思考著,如何賦予異國童玩一個新的嶄新面貌,甚至新玩法?設計出令人為之驚豔的文創作品,再一同與新住民媽媽異童玩樂。
最後,我們將策畫一個屬於你的「新玩味」特展,期許你,是策展設計師,也是專業的展場導覽員。

委託人    
雲林縣新生國小  校長     張志明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在製作小書時,因為資料不夠,所以我就把童玩延伸到比較生活的部分,豐富我的小書。」
「原來台灣以前的玩具跟現在差這麼多,想想以前的時代,我應該活不了多久。」
「這個課程最難的地方是,與本土文化不同,需要換位思考去理解。我從媒體、網路等方式去觀察本地以外的文化,來克服這個困難。」

從去年暑假開始,新生教學團隊就開始暖身這次的策展任務,學生被賦予製作一本採訪自己家人小時候童玩的小書。開學後,學校辦理「家鄉玩具總動員」體驗課程,讓學生聽導覽了解童玩,動手體驗童玩,闖關遊戲區,讓學生對童玩這個主題更有感覺,也從玩當中玩出換位思考,了解不同文化、不同世代的差異。
    

★展現在表達

「在這一次任務中,我變得更加會去聆聽一些不同的意見,還讓我變得更會處理事情了。」
「多了很多活動,每次活動都會讓我們去發表或介紹自己的感想,也讓我們多了更多的討論,讓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

 策展任務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尊重每位學生的觀點,在每次作品或討論產出後,學生都會上台發表分享,而教學團隊除了鼓勵學生發表外,坐在台下的同學也要給與回饋,不管是用口頭或是文字的方式,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充分參與其中,有學生分享到「上課雖然要一直發表,還要給同學回饋,但是看到同學因為我的回饋而更有信心,我就覺得感覺好棒!」
    

★展現在行動

「在製作創意童玩時,需要把東南亞的童玩合併在一起,而且還要做出它的實體,大小很不好抓,克服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嘗試。」
「有一組同學利用牛皮紙做成山洞,又在山洞裡放滿照片,要大家去找密碼,最後再用這組密碼,打開密碼鎖拿出禮物,超聰明的,令我印象深刻!」

任務三中,學生需要真實的做出一個創新童玩,新生教學團隊設計出此項任務的規格要有原始玩具的物件、要加入創意(加減乘除物件)、要為物件轉變新樣貌,不要脫離異國童玩範疇、不要模仿他人及原型展示
,學生便從先前任務歷程中抓取元素,進行發想、試做、修正,反覆操作,創作新童玩。例如:越南童玩「播棋」在台灣很少見也很難買到,學生們決定改良越南「播棋」,結合教室中的課桌椅發展出台灣版「播棋」,相當有意思。
    
 

教學策略

「因為要完成一個展覽而衍生出策展之前的任務設計,由淺而深,一層一層的往探討議題的深處挖掘。」

有別於之前的教學,雖然一樣是以學生為最主要的學習體,一般教學會規劃好學生要學的內容知識,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進而學得相關知識;而「設計學習」計畫是問題導向的學習,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思考、討論,並發掘自己所不足的地方,也是正增強老師增能、孩子成長,共同解決這個既好玩又有趣的策展任務。
    
 

展覽呈現

學生將此次三個任務中所學到的知識及物件重組再規劃出「憶童玩趣」特展,分別以展區一「回憶資料庫」:喚醒參訪者的童年樂趣與對異國童玩的新認知;展區二「點滴的記憶」:針對異國童玩的認知,進行進一步的創作與新的詮釋;最後一個展區「玩具反斗城」:藉由童玩的創新,再次與參訪者進行互動,與設計者進行設計概念的交流,一同創造彼此包容與尊重的新樂趣。在展場的一角設置童玩的體驗專區,讓參訪者除了看之外,也可以親手動手玩。
    

    

展覽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