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國中去年參與後,看見學生顯著的成長與改變,教師們今年期望,透過進一步策展概念導入教學,使學習更精緻與深化。在探索家鄉自然與物產發展的「任務」歷程,孩子們深入家鄉的角落,累積大量人文史地知識,最終為地方產業的未來規劃出一個全新想像;學生們還搭配生活科技領域,手工打造展場。任務實踐與投入的精神展現出熱情與多元的能力。
位於臨海又近山的苗栗縣通霄國中,是第二年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因看見學生的正向轉變,通中教學團隊再次提出計畫參與甄選,並持續探究家鄉「通霄鎮」在地產業與文化的變遷,此次帶領八年四班學生以他們十四歲的視角,將「地方創生」作為關鍵概念,思考「產、地、人」如何相互結合、蛻變,透過蒐集通霄第一手、第二手產業發展相關資料,並實際走訪該處所,與第一線人員進行訪談、對話;挖掘出能為產業帶來新生樣貌的元素;並透過自己的創意與美學,為這些產業說出動人的故事。
經由一學期的時間,師生以展覽「家鄉的山海織味」,希望為在地特有的山海景緻注入新的想像與可能。
通霄鎮為臨海聚落,境內地形由東邊的淺山丘陵到西海岸的沿海平原,發展出山與海的雙重生活型態。產業的發展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請問您家中長輩從事的產業活動為何?您是否留意過這些產業活動與家鄉的自然環境之間有何關聯?
探訪鎮內的古道,看見大小鵝卵石依序的擺置著;斑駁紅磚牆砌成的木炭窯,被生命力豐沛的蕨類所吞沒;慈惠宮精雕細琢的弔筒,耆老念起兒時磨木頭的記憶。讓我們依循家鄉先進們努力的生活痕跡,進行一場產業探索,認識前人的生活點滴,吸取箇中的知識與智慧。
我們有三個任務,需要同學們施展魔法,以關鍵概念「創生」織出人、山、海的家鄉產業新風貌,第一:發現、踏察,記錄家鄉產業狀況;第二:透過體驗、探尋,思考在地產業新生的巧思處;第三:藉由經典案例學習,對家鄉產業蛻變、再生的想像,策劃一個前所未有的「家鄉的山海織味」特展,結合創意與美學,思考產業蛻變與重生的可能性。
產業發展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請你透過書籍、網路、家人、親戚、朋友、業主等,蒐集通霄第一手、第二手產業發展相關資料,並實際走訪該處所,與第一線人員進行訪談、對話。利用收集的照片輔以插圖與文字,繪製海報,策劃一個「家鄉原味」特展,帶領我們走入以山、海生活型態發展出的通霄產業網。
察覺產業演進的「新」風味,透過實際體驗、融合添加在地元素,發掘產業活動的新面貌,進而實作產出,策劃一個具巧思的「家鄉風味」特展。
利用大師作品典範,汲取先進的經驗與知識,以「創生」為核心概念,結合創意與美學,思考產業蛻變與重生的可能性,策劃一個「家鄉尋味」特展。
「運用N次貼的時候,可以更廣泛的瞭解每個同學的想法,並統整各想法並在海報上呈現。」
「設計學習」計畫,是一種問題導向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有助於提高學習動機。教師除了引導學習內容外,學習策略的指導也是重要的,透過規準,搭建出讓能擴散、聚斂思考、合作探討的知識鷹架,慢慢地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有助於解決不同情境的問題。
「我在訪談中感受到通霄在地人的熱情,不會有壓力,想說什麼,想問什麼,訪談者都會很熱情的分享,這樣的感覺真好。」
「我覺得可以學到更多課外的東西,不像學科比較緊。也可以學到如何應用學科知識到這次的學習課程裡。」
本次的策展任務,就是一種跨領域、統整的教學設計,打破科際間的界線,各科以關鍵概念為核心,來深化各學科的內涵。在任務二發掘地方產業的新面貌,教師指導學生提煉香茅精油、製作肥皂,結合科學實驗,除讓學生更了解在地產業外,也試著讓學生思考產業的未來性,地方產業該如何創生。
「也許策展對某些人,是信手捻來的,可是我們才十四、十五的年紀就做了一場屬於我們的策展!」
要對家鄉的產業進行創生方案的規劃,著實不容易,除了前二項任務給學生的養分外,教學團隊設計出為產業創生提案的規準,協助學生深入思考,例如:不能拿旅遊資訊內容作為提案、要解釋所認為的地方創生具有什麼意義
,不能拿成功的案例當展品。過程中,展現了學生規劃、脈絡思考的能力,不僅能進行創生方案提案,也為展場間空間規畫、故事脈絡進行論述。
「專題式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不熟悉的,他們覺得很麻煩,答案要自己找,要去哪裡找?花時間做這個考試又不考,所以一開始參與時學習動機不強。」
「這次的展場是由師生一起以木作的方式搭建而成,從展場空間、動線規劃,接著製作模型,購買角料、板材,一切從零開始,找書、問師長、家人、看教學影片,慢慢拼湊概念。」
在團隊老師們的陪伴下,歷經資料蒐集、博物館策展學習、田野調查、人物訪談,以及學習策略的指導後,學生漸漸懂得學習不是只要背誦標準答案即可,而是有方法、有策略的運用知識進行問題解決。策展學習的歷程,同學們瞭解到如何找資料、篩選、歸納運用,並將資訊脈絡化呈現,短短八個月的過程只是拋磚引玉,更重要的是後續的學習要能持續保有正向的觀念,將所學學以致用,期待教學現場上的擾動能帶來更多與時俱進的力量。
「家鄉的山海織味」,分為四展區,第一區「原味」特展,我們走入以山、海生活型態發展出的通霄產業網並將所見所聞做成紀錄;第二區「風味」特展,察覺產業演進的「新」風味,跟隨先進們的腳步,探索家鄉產業與時俱進的巧思;第三區「尋味」特展,融入創生概念,以青年學子視角想像、規劃地方創生方案;第四區「學習歷程記錄」,與您分享我們從認識受到家鄉人、事、物、環境「滋養」的產業,期盼能嘗試連結山與海的養分,「交織」出家鄉產業發展的新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