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中市的善水國中小今年是第一次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面對「2030年」的未來學主題,師生關注在「人口」議題上,2026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而學校所在地更是長年壯年人口外移求職,常見獨居年長者孤獨背影,因此期待透過帶著學生執行任務的歷程,透過老少共學的課程設計、深層轉化的服務學習方案,以「共好」作為任務核心概念,創造嶄新2030「超療育」的青銀共活境界。
在回應此次2030的年度任務時,善水國中小思考著由家鄉議題出發,因為社區環境的人口狀況,設置有長青快樂學堂,讓當地的年長者有一個日間交流的地方,而學堂就坐落於學校不遠處,期待透過此次「設計學習」,以家鄉青銀共活做為任務主題。
社區長者能透過選修學校的社團課程,與學生共同學習,發掘彼此亮點,而學生也實際行動,走訪了解社區長者的需求、生活樣態,策畫一個前所未見的「服務方案」;任務的課程,學生們藉由相機鏡頭、每個人獨特的觀點及視角,為長者記錄下生活的足跡;並且書寫下與長者聊天互動的各種對話,各種點滴,將點子筆記本變身為青銀語錄;最後再透過繪畫、陶藝、木工、家政等課程內容,實踐現在及即將進入2030年青銀共活的樣貌及美好想像。
同學們對於動畫卡通蠟筆小新,應該不陌生吧!但是你有留意到卡通裡面小心的爺爺-銀之助嗎?爺爺在日常生活裡和小新極盡的搞笑、玩耍,無非是想要多與人互動,感受天倫之樂!其實啊!在善水的校園裡也有這麼一群長輩與你們朝夕相處,你們會想像卡通裡小新與爺爺般的方式與周圍的長輩們互動嗎?會希望將來你老了,身邊也有能陪你開心互動的晚輩嗎?
我們想邀請各位同學走入學校的所在地-草湳里進行拜訪與踏查,走訪善水國中小裡長輩們的居住場所!實際去感受與體驗社區的文化氛圍。
隨著社會的變遷,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希望透過你們、社區、社區長者之間的互動溝通及學習達到共生、共學、共創。因此,我們正在找尋具備熱情、優秀的「服務方案設計師」團隊,我們的任務理念有三項:
探索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家的政策或相關服務方案,請以簡報方式分享一份草湳里具有青銀共活幸福氣息的報導。
鎖定草湳社區,親近社區裡的長者,走訪鄰近長輩居家環境與平日互動學習的歷程中,了解並發掘長者的幸福氣息需求,利用文字和影像方式記錄之。請策畫一個前所未見的「觸摸在地的幸福氣息」的影像發表會。
嗅出在地青銀共活幸福的氣息與觸摸在地的幸福氣息後,請集結這些幸福的氣息策畫出一個滿足長者需求的服務方案,於本年度結束前完成此方案實踐,最後在本學期結束前策畫出一個前所未見「2030年會幸福的家鄉青銀共活」的設計學習成果展。
我們需要你的一己之力,為「社區的長者」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服務方案」。讓我們一起營造「2030年會幸福的家鄉青銀共活」的美麗新世界~~
「變的很聰明,比較會去想,比較敢去跟別人講心中所想到的。」
「在點子實驗室有比較多的時間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能更懂得別人想表達什麼,別人也比較會尊重我的意見。」
「需要跟大家一起天馬行空的將所有作品編上名字。」
為了要改善並且實踐未來2030年青銀共活的美好想像,學生們透過心智圖的發想、討論、分類各種議題,如:長者們需要別人幫助的地方、2030年「超高齡化社會」如何不一樣、藉由影片賞析後的各種觀點探討,這些思考都是幫助學生能聚焦於人口老化問題、現況、及改善、努力著力點的練習。
「讓我有勇敢的心,願意去向外人表演,並表達現在自己的心情,雖然會有點緊張,但我願意為了這次展覽與大家的努力,去把自己專長和感情分享出去,雖然表演不是很完美,但有達到我的目標,已經有幫助到別人的感覺。」
「擔任一日導覽員好辛苦,雖然我導覽時一度緊張說錯話,但老師並沒有責怪我,還鼓勵我下次要說得更好。」
因為要走入社區,了解並記錄下長者們真正的生活需求、感受,從要試著與長者溝通,擬定訪問的稿子到真實的互動,都是一種口語表達的學習,讓長者願意與你分享人生經驗;而為了影像記錄,透過相機的鏡頭,不論是影片或照片,表達的是學生們所關注的風景、觀點,再藉由自我的詮釋說出故事。
「因為要想出老少共學的東西,所以我親自去問阿公阿嬤,他們和我說他們很喜歡食農。」
「服務學習:我幫老人家按摩、用台語說故事給老人聽,打掃,帶運動。」
「陪老人家散步聊天,可以促進感情,讓他們學習到不管老了,我們還是會陪在他們身邊。」
走出教室,走進社區,學生們透過實際行動陪伴並且服務社區老人家,聊天散步做各式活動,透過這樣的過程,認識到老人家在社區生活的點滴,也從中學習到長者們的各種智慧與想法;只有身體力行的實踐,更可以深刻的學習,理解到長者們需求,提出一套青銀共活、老少共學的未來模式。
「以往的教學習慣是自己先就教學目標、教學流程事先準備,最後評量學生的學習情形。參與設計學習的教學設計,一樣是擬定教學目標,但是教學流程及教學內容會因應學生的反應而隨時調整、修正。」
「最重要改變是讓學生自己找方法創作,而非先教與再讓學生進行繪畫與創作。」
「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為引導者。」
透過廣達「設計學習」,教學團隊透過在暑期教師工作坊所習得的工具、方法,藉由討論、發想進行跨領域的共備課程,在課堂上的教學設計,透過問題的設計先誘發學生發散式的思考,讓學生先經歷過天馬行空的想像後,再引導聚焦;也藉由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思考脈絡與別人之間的差異性為何?藉由討論、分類、分析去謀求彼此之間的共通點,以達成小組的共識,共構出最具未來性的青銀共活方案,也為現在社區老師的需求提供最即時的服務與解決。再以行動融入在地,展開對長者的關愛與服務,共同營造社區幸福活絡的氣息。
善水國中小的師生透過「L♾愛無限大」特展,呈現出對於社區長者的關懷、服務、行動,以及思考即將到來的2030年超高齡化社會,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風景,以「共好」作為展覽及任務核心概念,透過實地踏查、走訪、紀錄社區老人家的生活樣貌、記憶,接著再以藝術創作,展現對於未來青銀生活的想像。展區一「浮光掠影」透過學生之眼的影像,重新認識社區;展區二「鍅式激情」看見點子筆記本中兩個不同世代碰撞的生命火花;展區三「愛的相對論」,也是學生實踐自己研究及想像以愛為連結的青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