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林園國小

2030新塑界

改變契機

第一次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林園國小,期待透過情境任務的設定,帶著學生們對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在地產業有感,透過「2030」具未來性主題的深探,引導學生看見現今生活型態與環境永續的對立衝突,並以自身積極地投入行動,進而改變並發揮影響力。學生在任務過程中,由觀察並分析塑膠使用的狀況到喚起關注海洋汙染的議題,努力打造一個「超給力」的新世界

情境任務介紹

 

林園是一個高雄市位於最南端,居高屏溪出海口的市轄區,也是南台灣石化工業的重鎮,林園國小教師團隊有感於身處在這樣的一塊土地上,期待透過此次「設計學習」的任務,融入具未來性的2030年主題,引導著學生探討自然生態環境與經濟產業間的衝突與平衡

以「海洋塑膠垃圾」為關注議題,透過觀察及資料蒐集、分析現在社會使用塑膠的現況,與其可能造成的問題,並賦予學生「超時空戰士」的身分,遙想2030的不遠未來,可能有哪些技術、哪些的發明、或是哪些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扭轉塑膠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與其氾濫使用的棘手問題;最後再請學生們發揮創意及想像力,構思出一個能將塑膠轉換為新能源後,所做的創新設計,重新為「塑膠」這樣的人工產物,尋找新的方向,也平衡其帶給人類文明無比方便的同時,喚醒人們自然環境永續愛護的重要性
    

任務信

嗨!各位超時空戰士:

最近,您到過林園的海邊嗎?海灘上遍布的塑膠垃圾是否令你感到不可思議,在更遠的海上還有更多塑膠垃圾漂浮,這些塑膠垃圾不僅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命,透過食物鏈的循環,塑膠最終將回到人類的身上,危害我們的健康
您有想過一天之中,你使用了多少塑膠用品嗎?有哪些是一次性、或是短暫使用過就丟棄的呢?工廠每天生產的這些塑膠用品真的都是必需品嗎?這個學期,您將被賦予超時空戰士的身分,以下任務將考驗著您的智慧、創造力、觀察力及執行力,如果能成功完成以下三項任務,您將有機會改變2030的世界樣貌

任務一:藝塑夢工廠

在仔細觀察過塑膠使用及氾濫的狀況後,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取代塑膠的方法或可改變的習慣,並利用平面海報、影像、模擬新聞播報的方式,或複合式媒材創作,喚醒大眾進一步去審視自己使用塑膠的狀況

任務二:超時空戰士

聯合國環境大會參與國提出要在2030年大幅減少一次性塑膠用量,未來十年,或許有人會發明出取代塑膠的材質、或許塑膠會絕跡、或許路上開始出現有無塑商店、或許塑膠有了更好的再利用方式…。想想看,2030年,塑膠在我們的生活中會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呢?

任務三:超速特攻隊

許多國家都致力於設計可收集垃圾的機器或是將塑膠再製的機器,目前有人將塑膠加到布料中,也有人將回收塑膠製成建築材料、家具、生活用品等。發揮你的創意和想像力,構思出一個設計,幫助人類迎向2030年更好的新塑界。
 

最後,在接受任務前,我們還必須約法三章

  1. 在團隊中我會積極參與討論並尊重他人意見,不以哭鬧、暴力或訐譙為手段逼迫他人服從或妥協。
  2. 我會努力完成每一項任務,絕不輕言放棄或擺爛。

我會努力在生活中落實減塑,並鼓勵家人一同成為不塑之客。 

                                                  委託人    

廣達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徐繪珈
                                                                           

 

學生創意

★展現在思考

「最難的部分就是討論思考,有時候我會聽不太懂,所以我會問我那一組的說哪裡不會,大家提出來一起討論,雖然沒有做得很好,但我們一起努力完成了。」

「對於海洋汙染的情況更了解,印象也很深刻,也比較有機會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

「策展課程帶給我數不盡的樂趣,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我們會試著去討論、去發想。其實最大難就單單只是『團隊』,團隊的意見,團隊的風格等等,我們最後也是去討論,但非只有討論,我們還會好好的利用每個人的優點來解決。

執行設計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每位學習者都是自己的主人,針對議題的討論沒有對與錯,只有觀點的表達。學生們透過學習單的回饋、作品的創意呈現,都是一種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也因為這樣讓學生更有自信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透過最終策展任務的展覽,看見一群小學生以自己的能力喚醒更多人關心塑膠垃圾問題


    

★展現在表達

「我已經可以在這麼多人面前,把我內心的想法說出來了。」
「我認為我變得越來越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我善於表達的專長被開發出來。」
「我學會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前的我很緊張不太會表達意見,上完策展課程讓我改變許多。」

執行設計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每位學習者都是自己的主人,針對議題的討論沒有對與錯,只有觀點的表達。學生們透過學習單的回饋、作品的創意呈現,都是一種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也因為這樣讓學生更有自信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透過最終策展任務的展覽,看見一群小學生以自己的能力喚醒更多人關心塑膠垃圾問題
      

 

★展現在行動

老師叫大家分組去找要製作海報的材料,我們還跑上跑下的找尋材料,一下子跑去四樓,一下子又跑去一樓,雖然跑得很累,但還是很開心。
「這次策展我成長很多,像是以前沒有拿鉛筆完成一張作品,但是在策展中我畫了一張素描,還有作了一台販賣機,以及作了一間立體的房子,這都是我成長的過程。」

「簡易型塑料回收機」、「吸管回收桶」、「無包裝的酒精販賣機」這些具創意且充滿未來想像的作品,學生們透過研究發想出來的最終作品,為了解決讓回收塑膠有重新被利用,轉換價值的發明,也有為了要喚醒觀眾減少使用塑料,回歸自然生態平衡的發想展現;孩子善用零碎時間及回家繼續工作,都是為了努力實踐這樣的任務精神
      

  

教學策略 

學生是學習主體,如何將學生真正變成計畫推手,是課程當中最困難也最值得琢磨的部分。
「帶領孩子檢視自我創作理念,運用理念想法作展區歸類,打破固有以媒材或主題做區分。」
「以學生想法為主,希望能從孩子構想出發,由孩子去設計。」

透過「設計學習」計畫,我們開始認知到要打破以往的教學習慣,課程設計必須要有完整結構性,每一個學習的環節都很重要,學習等待學生摸索後而不直接給予答案,老師的角色從指導者變成陪伴者,尊重學生是主體;不論是進行廢棄材料再利用的素材蒐集、解構重組的課程;還是紀錄片賞析後的問題探究,教師們皆會面臨到學生能力的落差,透過點子筆記本看見學生遇到困難的細節,這都有助於教學者掌握問題,修正課程,並且給予不同孩子具差異化的協助
    

  

展覽呈現

為了要展現一整個學期來對於家鄉生態及海洋塑膠汙染調查的任務成果,師生們共同以「2030新塑界」特展,許觀眾們一個2030年美好的未來。以「永續」為展覽核心,三個展區「真正有意塑」、「減塑慢行」及「迎向新塑界」,透過不同媒材的藝術創作品,喚醒人類對於塑膠濫用的知覺及感受;接著以不同的視角看家鄉,探討會造成海洋汙染的成因,並進一步思考解決行動為何;最後透過現在的探究省思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創作出對於2030未來世界的想像及面臨困境時的解決方式
    

      

教師發表

展覽列表
TOP